本帖最后由 哈里斯 于 2025-7-30 01:33 编辑
艺术让女人的身体说话,中国“最美才女雕塑家”向京,作品受到一众明星追捧
向京 沉迷雕塑26年,不宣传不炒作,在媒介丰富多变的当代艺术界,向京仍在运用业已边缘的雕塑,并让它持续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生效,20年不曾动摇。
向京像一个发光体, 她纤细的身体, 如同贾科梅蒂的雕塑, 释放着无尽的力量。
宋丹丹曾说, 如果你对艺术稍微有些兴趣, 你应该就知道向京, 至少知晓她的名字, 因为她真的了不起, 像她这样的女艺术家, 中国多少年才出一个?
68年出生的向京, 95年毕业于央美雕塑系, 她被媒体称为“天才”艺术家, 作品被国内外多个, 知名艺术机构收藏, 2010年她的雕塑作品, 更是以627.2万人民币的成交价, 刷新了中国雕塑拍卖最高纪录。
向京和她的雕塑作品
向京是个“女性主义”艺术家她的作品让女人的身体说话
独特的女性视角透露出的不安感是对生存真相的内在挖掘
©向京——S
玻璃钢着色,185x44x59cm2013-2016
©向京——芳香寸步
玻璃钢着色,97x242x70cm2015-2016
在很多人的想象里,
艺术作品里的女性应该是柔美的,我对这种东西会有一种强烈的不认同。”
《我们》
《我们》是“全裸”系列其中一件作品,如果不是通过女性器官的显现,并不能感受到女性的气息。
《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
一群女人围坐一圈,脚都放在大浴盆里,旁边站着一只鸬鹚。7年前,这个作品以627万元成交,创下其个人作品拍价的最高纪录。
“
身体这个词在向京的创作中非常重要, 她借助雕塑和身体产生的连接, 对生命的内在性进行探索。”
《行嗔》2016
《行嗔》是S系列其中一件作品,它是行走的愤怒体,不静不止,能量毕现,躯体带着强烈的侵犯性刺激着观众。
“保持沉默”系列
借用了维特根斯坦那句著名的“对于所有不可说的,我们应该保持沉默”,清一色的女人,却似乎都没有明显的女性气质。
“
可是谁又能说,一定要怎样怎样,才是一个女性呢?打破对女性的成见吧!”
《尽头(I)》
《尽头(I)》属于“镜像”系列,这一系列首次集中了等人大尺寸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通主题是个体对抗外部世界的冲突。
法国导演克劳德·勒鲁什曾说: “女人比男人更有意思,她们更勇敢, 没有像男人那样爱撒谎。 她们创造了人类,更接近人类的核心。”
面对外界给她, 加上的诸多“光环”, 向京却说自己, 是一个不善交际的人, 真的是因为命好。
回顾向京的雕塑生涯, 漫长而单一, 从考入央美算起, 向京做雕塑已经有26年了。
©向京——善待我们的忧郁,它是一只忠实的大狗玻璃钢着色,166x192x64cm;188x53x34cm60x140x42cm,2013-2016
©向京——一江春水向东流玻璃钢着色,103x86x170cm110x290x128cm;138x170x113cm98x70x70cm,92x90x95cm;96x65x90cm140x68x192cm,组合后尺寸可变,2014-2016
“我初中上的美院附中, 大学上的中央美院, 所以我享受着中国, 光线最好的教室。 我们这一代人, 受到了精英教育的尾巴。”
他们一个班只有6个人,3个老师, 教室却有普通教室的三四倍大, 他们都是在几千人中, 筛选中淘汰下来的, “就像天光这个概念一样, 我都会觉得自己, 是少数的一小撮人, 我也特别向往真正成为, 所谓的那一小撮儿。”
向京说自己选择雕塑, 是一个偶然,也是叛逆使然。 这也成为她劝告许多年轻人, 不要入雕塑一行的一个引子。
©向京——追鱼玻璃钢着色168x55x61cm,133x415x200cm组合后尺寸可变,2014-2016
©向京——自·在
玻璃钢着色,150x135x50cm2013
©向京——被保护的孩子
玻璃钢着色,12x95x55cm12x52x50cm; 25x89x57cm2015-2016
©向京——观看之道之一
玻璃钢着色,143×192×188CM2011
“做雕塑太苦了。因为做雕塑是一件很让人厌烦的事情,它太不直接了。”
当年一心想做艺术家, 却没明白艺术家是什么。 向京就读美院附中, 觉得画画就跟喝水、 吃饭一样自然, 上大学就想学一个, 没学过、有难度的专业, 于是上了雕塑这艘“贼船”。
“我在选择雕塑作为媒介表达的时候就是盲目的,后来很多人说你可以做一些更时髦、更当代的艺术。
©向京——异境——彼处
玻璃钢着色,160×510×85CM2011
©向京——凡人——三人结
玻璃钢着色,330×140×260CM201
©向京——凡人——软体
玻璃钢着色,103×135×65CM2011
©向京——安全感(II)
玻璃钢着色,92x60x60CM2010
我性格里叛逆的东西,常常会在这个时候非常不幸地显示出来。”
▲《浅水区》,2002年
用向京的话来说, 做雕塑有太多限制, 可能你想做的很多东西, 到最后都实现不了。
▲《右侧》, 2015-2016年
向京 · 有限的上升,玻璃钢着色;230x46x40cm;240x50x51cm;265x55x70cm;252x86x55cm,2013-2016
但有时候正因为有着, 这种限定,或者限制, 它在无形中, 逼迫了一个生命的潜能, 它激发了你, 这就像我们叛逆一样, 令人成长。
▲《有限的上升》局部,“S”系列,2013-2015年
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 做作品不能变得更慰藉或者安宁, 但是他如果不做这个工作, 他才会真正陷入不安和恐惧。
▲《孔雀》“全裸”系列,2007年
▲向京——彩虹(Ⅱ) 玻璃钢着色,175×107×138CM 2006
“生活没有诗和远方, 我觉得对每个人都一样, 首先作为人活着, 其次才是作为艺术家活着, 首先要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才能再解决你的艺术生存问题, 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如果克服不了这就不成立。”
▲《尽头》(一对),2000年
但或许令向京自己, 也想不到的是, 当初叛逆的自己, 在雕塑这一行, 一干就是20多年。 即便是枯燥的创作, 她也一直在试图在作品中, 打破“限制”,加入“叛逆”。
▲《拿烟的处女》,2005年
▲《砰!》“镜像”系列,2002年
对于身形娇弱的向京而言, 她一般用“干活”来形容, 自己的创作过程, 可谓相当贴切。 做雕塑需要不停地, 打磨、抛光、上色, 有时甚至像个机器, 重复着同一个动作。
雕塑之外, 她几乎没有生活。 相对于更流行的观念艺术, 雕塑简直像老古董一样。
▲《S》“S”系列,2016年
她从不画草图, 就直接把它们捏出来, 她几乎不用模特, 她害怕被模特的形象束缚, 像是在写生一样, 最后做出的东西, 只是一个人体, 找不到灵魂。
“享受莫大快乐的前提, 是必须承受莫大的痛苦。”
“我这人要不是艺术家,肯定是神经病。”
“我这人要不是艺术家,肯定是神经病。”这是向京对自己的评价。似乎从来没见过这个女人画过什么妆,但五官却是像雕塑过一样棱角分明。从前留过的披肩卷发,也总让人想起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吉普赛女人。
▲留着吉普赛长卷发的向京 这个女人似乎总在和自己较劲。作为一个瘦弱的女人,她在学院里选的两个专业却极其的需要“男子力”,一个是学铜版,铜版机的重量让她摇都摇不动,一个是学雕塑,每天手就不会干净;作为一种能多表现传统内容的雕塑这一传统艺术媒介,她却加入了更多当代的思考。
▲向京《保持沉默》,清一色的女人,却似乎都没有明显的女性气质。 她是倔强的,所以她的作品也是倔强的 、并不曲意逢迎的。 她的作品,一直在通过女性的身体, 表现一种女性的生存状态。 她并不通过外表的裸露形成一种具有性意味的女性特征, 而是一种“异化了的女性常态”, 那种作为女性本身的气质, 是通过肌体的状态呈现的。
▲向京作品:《你的身体》 向京的很多作品, 就是在这样突破了一种性别的界限, 如果不是特定的女性器官展现, 你可能并不很快能嗅出她们的女性气质, 因为这种气质是完全不等同于男性对于女性 “柔媚、性感”等的美好幻想。 而且即使是裸露身体, 一些女人形象与青春也背道而驰, 完全袒露的是自己疲沓的身体 ,堆砌肉感却毫无美感。
一江春水向东流
玻璃钢着色
2014-2016
因为,展现常人所期待的那些女人已经太多了,“艺术要揭示人性更深处的东西,我觉得那才有意思。审美在我看来意味着去看一个人真正心灵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向京关注的,也许只有女人的本质
▲向京《奇迹》
▲向京《吸烟的样子之二》 朱迪斯·巴特勒说过,把女人等同于性别, 是把女人这个范畴与她们的身体外在的性化特征混同, 是拒绝给予女人自由和自主权, 就好像这些理当是男性所享受的一样。
▲向京《我22岁了,还没有月经》 这里提到的一个重点,就是女性身体的性化特征。向京通过女性身体传达了一种超越性别气质之外的“女性回归”,也许女性的特征从来就不在于那外在的裙子,而就是在于女性最本质的属性
▲向京《芳香的处女》
▲向京《初潮的处女》向京表现女性的作品很微妙, 她很注重提取女性最为女性的本质, 比如月经,比如处女之身,比如孕育, 而最后的这件作品《装扮》, 裙子是最具有女性外在特征的东西, 却恰恰没有脸和身子来证明她是个女人。 这是一种性别意识的觉醒,也是一种回归吧。
▲向京《果儿》
妝扮
玻璃钢着色
118x202x120cm
2015-2016
“我们不是把她当成一个审美对象,合乎所谓标准,而是正视一个真实存在的女人,从中发现,由于她拥有尊严而获得的美感。”—— 向京
在旁人眼里,向京是十足的工作狂。 自从搬去北京宋庄, 把家和工作室安在了一起, 她大部分时间都足不出户, 每天像“时钟”一样到点干活,到点吃饭。
她每天穿梭在这些作品中,
有时自己都会感慨: “我竟做了这么多!”
▲《Baby Baby》,2014年
▲《保持沉默》处女系列,2003-2005年
向京还将创作视作, 理解自由、抗拒腐朽、 抗拒平庸的一种方式, 因此她的作品, 常常散发着个体纯粹的本能, 而且表现出极强的超越性。
▲《一江春水向东流》,2016年
没人指引她如何去做, 没人能替她看见不足, 她曾经和一个画家朋友说: “我们都是走窄路的人。” 作为艺术家,其实很多时候, 都是孤军作战,自圆其说。
在中国当代雕塑领域, 向京无疑是高产的, 这个圈子里, 人人都知道向京, 对雕塑有多么热忱。
▲《凡人-三位一体》,2011年
一直到后来遇到了, 志同道合的丈夫瞿广慈, 着实是为向京的, 雕塑之路“锦上添花”。
▲瞿广慈与向京
同为雕塑家的瞿广慈阳光,向京内敛,在妻子看来,自己性格中的消极正是在丈夫的阳光之下变得“相对积极地活着”。
他们是如今中国当代艺术圈公认的“神仙眷侣”,外界看来风光无限,向京却调侃说“我们是踩了狗屎运的夫妻”。
20多年来, 向京其实也想过放弃, 想好好休息, 但在她的内心深处, 还是有一道“天光”的, 向京的身边总有很多, 默默支持她的好朋友。
向京——我们(Ⅰ) 玻璃钢着色,175×50×70CM 2007
向京——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 玻璃钢着色,140×240×240CM 2007
“有能量的人对我来说是一种营养, 比较正面的激励,我也会被感染, 也许会克服掉我身体中的那些懦弱忧郁, 试图去变得再有力量一点,而不会放弃了。”
赵薇与向京,桌上摆放的是她们的合作作品《致青春-我能飞》
除了赵薇,
国内的许多女明星, 都是向京的“铁粉”。
▲舒淇站在向京的雕塑作品下
▲向京与那英
▲周迅与向京
▲杨澜与向京
杨颖与薛凯琪在模仿向京的作品《我看见了幸福》
▲《我看见了幸福》系列作品
©向京——异境——不损兽
玻璃钢着色,195×210×62CM2011
©向京——异境——先知
玻璃钢着色,80×130×63CM2011
©向京——这个世界会好吗?
玻璃钢着色,215×265×120CM2011
©向京——异境—— 白银时代
玻璃钢着色,205×590×290CM2011
©向京——异境——唯岸是处
玻璃钢着色,180×310×205CM36×165×80CM;100×200×64CM68×310×100CM,2011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普通人, 在日常的混沌里面发酵。” 独特的视角, 返璞归真的表现手法, 向京始终在追溯, 人类本性的纯净。
▲《有限的上升》,2016年
对于这个时代而言, 向京不仅是一位艺术家, 更是一位富有, 哲学态度的思想家, 而后者正是其作品, 超群出众的本源。
她也曾忧郁、迷茫过, 但她始终以自己的方式, 对抗外在世界的虚无, 追求自由,拒绝平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