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建筑装饰

走进中山纪念堂,了解一代大师吕彦直

[复制链接]
2 0
4034970a304e251f9f551a2ccabbbc187e3e5314.jpg

我去过中山纪念堂很多次,大多是去看公益演出。有时路过,也会被它的外观吸引,不自觉地会绕进去看看,然后再离开。


昨天办完事路过,忍不住又绕了进去。走到正门,得知导游证免费后,便决定进去瞧瞧。


这还是我第一次在白天走进礼堂内部,以往看演出都是晚上过来,除了能看到舞台的灯光,其它地方黑乎乎一片。演出一结束,又急匆匆顺着人流走出了礼堂。


当我这次踏入偌大的礼堂,哇,我被眼前开阔的空间,高高的穹顶所震撼,穹顶下面五彩的玻璃是如此地美丽。


0823dd54564e925809515920f1bfa457cdbf4e60.jpg

我坐下来斜着身子,抬起头,转动着脑袋向四处张望。我瞪大着眼睛,看着顶部的大圆灯,四周的玻璃窗,看它们的光线是怎么透进来的。


现在的礼堂除了上面的光,剧院一楼外侧四周还开着射灯,所有的椅子都是崭新的红色,显得整个礼堂熠熠生辉。


我从后面走上舞台,这才发现正中央有孙中山的总理遗嘱。进来礼堂看过好几次演出,现在才有机会在白天仔细端详整个舞台和剧院的布局,真的太宏大了。


这里一切的设置看上去都很新,我都有点不敢相信。后来从剧院播放的纪录片才知道,2024年中山纪念堂完成了一次很大的修缮,将屋顶的很多漏水点补了,瓦片换了。


走出礼堂,我略过了以前看过的一楼走廊孙中山的革命历史介绍,直接上到二楼参观。


4e4a20a4462309f77f3df3d61f3379fcd6cad675.jpg

二楼走廊展示了中山纪念堂的设计与建造过程,看完之后,我才算真正读懂了这座伟大的建筑。


吕彦直,你的名字我记住了!


没想到中山纪念堂和南京中山陵的设计都出自他一人之手。当年我去南京中山陵,了解到建造过程中设计师因劳成疾后病故,说的就是他。


6f061d950a7b020882724d130fe487dc562cc852.jpg

中山陵已让我惊叹不已,没想到中山纪念堂也是他的杰作。


一代建筑大师,年仅三十五岁就因病去世了,实在可惜。更遗憾的是,这两个地方,他都没能看到完工就离开了。


深入了解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后,我由衷地惊叹吕彦直的才华。他学贯中西,每一处设计都是精心之作。


中山纪念堂融合了中国古典建筑之美,又采用了西方的建筑材料与构造。它并非砖木结构,外围使用钢筋水泥,而空无一柱的大会堂采用了西方建筑方法。


这些技术在当时的中国都是开创性的,我佩服吕彦直的创造力,只有对中西建筑风格都如此精通,才能设计出如此经典之作。


看了纪录片,我才知道八角屋顶先是用一块块水泥板拼接而成,然后再铺设蓝色琉璃瓦,屋子从上到下都有隐形的排水渠道。


中山纪念堂的整体美观自不必说,大气庄重,建筑的很多细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比如宫廷灯、宝顶须弥座、万字纹、羊字花纹,还有简化了的屋顶脊兽……


faedab64034f78f0a3fa6f7c140c7f5ab2191c1c.jpg

这里面有些设计寓意深刻,比如色彩采用蓝白红色,屋顶建成八角形,檐角吊着的 “风铎”......只有看了展览才会恍然大悟。


这些细节无不体现着设计师对中国建筑美学的高超理解,原来纪念堂里藏着这么多值得探究的东西。

看过介绍,我才知道中山纪念堂整体是“前堂后碑”的设计。越秀山上有纪念碑,顺着百步梯下山后到中山纪念堂, 这是有意而为之的。


314e251f95cad1c8322f8bcc12031206c83d5115.jpg

这样的设计,让整个纪念堂景色显得气势宏伟又错落有致,我这才猛然意识到,这么多年,我对它的了解实在太肤浅了。

我对中山纪念堂似乎很熟悉了,但直到今天,我才算是真正看明白了它。


现在,中山纪念堂园区的木棉王已经开花了,旁边的几棵木棉树也长满了花蕾。


42a98226cffc1e17a6df4b2a24ad830c738de912.jpg

每年三月木棉花都会盛开,蓝色的纪念堂映衬着怒放的红棉,拍出来的照片那叫一个美。


从百步梯上去,直到五层楼,沿途都是红棉树,这一片是看木棉花的好地方。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