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克利 
 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注重笔墨韵味、意境表达和形神兼备。根据风格的不同,主要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者的绘画步骤和技法有明显差异。以下是国画的基础绘画步骤,兼顾工笔与写意的核心流程,适合初学者入门参考: 
   
 
 一、基础工具与材料准备 
 1. 笔: 
 •工笔:狼毫(勾线笔,如“衣纹笔”“叶筋笔”)、羊毫(染色笔,如“大白云”“中白云”)。 
 •写意:兼毫(如“兰竹笔”“斗笔”)、羊毫(蓄墨量大,用于泼墨)。 
 2. 墨: 
 •油烟墨(适合写意,墨色透亮)、松烟墨(适合工笔或书法,墨色沉稳),也可用瓶装墨汁。 
   
 
 3. 纸: 
 •工笔:熟宣(经明矾处理,不吸水,适合细描染色)、绢布。 
 •写意:生宣(吸水强,适合笔墨晕染)、半生熟宣(介于两者之间,适合初学者)。 
 4. 颜料: 
 •矿物颜料(石青、石绿、朱砂等,覆盖力强)、植物颜料(花青、藤黄、胭脂等,透明性好),现代也可用国画颜料套装。 
   
 
 5. 其他: 
 砚台、调色盘、笔洗、镇纸、毛毡(垫在纸下防晕染)。 
 二、工笔画绘画步骤(以花卉为例) 
 1. 起稿(构思与轮廓) 
 •构思立意:确定主题(如牡丹、荷花),参考写生稿或素材,设计构图(疏密、主次、开合)。 
 •铅笔稿:用轻铅笔在熟宣/绢上勾勒轮廓,线条需流畅,注意花瓣、叶脉的结构走向(工笔线条需符合物体质感,如花瓣线细柔,叶茎线挺劲)。 
 •拷贝定稿:若需精准,可将铅笔稿拷贝到正稿上,避免反复修改蹭脏画面。 
   
 
 2. 勾线(墨色定形) 
 • 根据物体颜色深浅选择墨色: 
 *浅色花瓣(如白色、粉色):淡墨勾线; 
 *深色花瓣(如红色、紫色):中墨或重墨勾线; 
 * 叶子:中墨勾主筋,淡墨勾细叶脉。 
 •勾线时注意“笔法”:起笔藏锋,行笔稳,收笔回锋,线条要有“顿挫”变化(如花瓣边缘可略带弧度,叶脉线条挺拔)。 
   
 
 3. 分染(初步上色,塑造层次) 
 • 调色:用植物颜料(如花青、藤黄、胭脂)或矿物颜料(需先用水调和均匀)。 
 •分染技法: 
 *用一支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清水,从物体暗部(如花瓣根部、叶子转折处)开始染色,向亮部过渡,清水笔晕开边缘,形成自然渐变(俗称“统染”)。 
 *重复分染2-3次,直至颜色饱和、层次分明(工笔重彩需多次分染,避免一次上色过浓)。 
   
 
 4. 罩染(统一色调,增强质感) 
 •分染完成后,用透明色整体平涂(如花瓣分染胭脂后,罩染一层淡曙红,使颜色更均匀)。 
 •矿物颜料(如石青、石绿)需薄涂,多层叠加,避免色块僵硬。 
 5. 提染与细节刻画 
 •提染暗部:用重色(如墨色、深胭脂)在暗部再次加深,增强立体感(如花瓣根部、叶子脉络凹陷处)。 
   
 
 •点蕊、勾筋:用浓墨或白粉点花蕊,用细笔勾出叶子的细叶脉(工笔叶脉需与主筋呼应,线条流畅)。 
 • 调整细节:检查画面是否有脏色、漏染,用淡色修补均匀。 
 6. 落款与盖章 
 •选择合适位置题字(字体多为楷书、行书),内容可写画名、创作时间、作者款识。 
   
 
 •盖章用朱砂印泥,印章大小与画面协调,通常盖在落款下方或画面角落(引首章、压角章)。 
 三、写意画绘画步骤(以花鸟为例) 
 1. 立意与构图(“意在笔先”) 
 •确定主题(如“墨竹”“牡丹”),构思画面意境(如清雅、热烈),遵循国画构图原则(如“虚实相生”“疏密有致”“对角线构图”)。 
 •无需精准起稿,可在心中或用木炭条轻扫轮廓,确定物象位置(如花朵的主次、枝干的走向)。 
   
 
 2. 调墨与用笔(核心技法) 
 •调墨: 
 *写意注重“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在调色盘上通过加水控制墨色浓淡。 
 *例:画叶子时,笔肚蘸淡墨,笔尖蘸浓墨,一笔下去自然形成浓淡变化。 
 •笔法: 
 *中锋:笔尖垂直于纸,线条圆润有力(用于勾枝干、叶脉); 
   
 
 * 侧锋:笔肚着纸,线条粗犷斑驳(用于画花瓣、叶子的大面积晕染); 
 *皴擦:干笔侧锋快速擦过,表现粗糙质感(如树干、石头)。 
 3. 笔墨造型(从主体到陪衬) 
 •先画主体: 
 *如画花,用大白云笔蘸色(如曙红+钛白调粉色),侧锋点厾(dū)花瓣,注意花瓣的开合方向和疏密关系,用笔需果断,一气呵成(写意忌反复修改)。 
 *如画鸟,先画头部(浓墨点眼、勾喙),再用淡墨或颜色画身体,浓墨勾翅羽、尾羽,注重动态(如展翅、栖息)。 
   
 
 •再画陪衬: 
 *画叶子或枝干,用墨色或颜色(如藤黄+花青调绿色),根据主体色调搭配,注意前后遮挡关系(叶子分组画,浓墨在前,淡墨在后,形成空间感)。 
 4. 破墨与补色(丰富层次) 
 • 破墨法:在墨色未干时,用浓墨或淡墨、颜色叠加,让墨色自然晕染(如叶子半干时,用浓墨勾叶脉,墨色渗入形成“渗化”效果)。 
   
 
 •补色调整:检查画面色调是否协调,用少量颜色点缀(如花瓣边缘补淡胭脂,增强立体感),或用浓墨提醒关键部位(如鸟的爪、眼)。 
 5. 收拾与落款 
 •用淡墨或颜色统一画面氛围(如背景轻染淡花青,突出主体),擦去多余墨渍。 
 •落款字体与画风协调(写意多用工整行书或草书),盖章位置需平衡画面重心(如画面左重右轻,可在右侧盖章)。 
   
 
 四、国画核心要点(通用原则) 
 1. 笔墨韵味: 
 •墨不是单纯的黑色,而是通过水的调和,呈现浓淡干湿的变化(如写意画中“湿墨”显滋润,“飞白”显苍劲)。 
 •用笔讲究“骨法用笔”,线条要有力度和节奏(如“屋漏痕”“折钗股”等笔法术语,形容线条的质感)。 
   
 
 2. 意境表达: 
 •国画重“写意”,不仅描绘物象外形,更注重传达情感与意境(如山水画中的“留白”表现云雾,花鸟画中的“生机”)。 
 3. 观察与写生: 
 •无论工笔还是写意,都需对自然物象深入观察(如花瓣的开合、鸟类的动态),写生是积累素材的关键。 
 4. 临摹经典: 
 • 初学者从临摹名家作品(如工笔《簪花仕女图》、写意《墨葡萄图》)入手,学习传统技法和构图思路。 
   
 
 五、初学者建议 
 •工笔入门:从简单花卉(如梨花、梅花)开始,重点练习勾线和分染,掌握线条稳定性和色彩层次。 
 •写意入门:从“梅兰竹菊”四君子入手(如墨竹的枝干、兰叶的撇笔),练习笔墨控制和节奏感。 
 •注意控水控墨:生宣吸水性强,下笔前可在废纸上试墨,熟悉不同含水量的效果。 
 国画的学习需要长期积累,不仅是技法的熟练,更是文化修养的沉淀。多观察、多临摹、多思考,逐渐体会“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 
   
 
 编辑/艺馨 
 出品/现代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