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乏秋困夏打盹,不仅胃口打盹、精神也打盹。 在你疲倦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刻意逼迫自己去工作、学习,因为不仅效率低,还会懊恼自己做不好事情。 整理了几个我在浮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时候会做的一些事,如果你也有自己的小方法,可以跟我分享哈。 01 看纪录片。 最早看纪录片,应该是小时候在电视里播放的科教频道。 后来入门是靠《地球脉动》,然后就是各种美食、风景、人文、历史纪录片,一发不可收拾。 我有个习惯是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这对我来说不是硬性学习,而是消遣。 比如看美食纪录片的时候,就会记下来哪里有什么好吃的,为有机会去尝尝做准备。 02 不需要动脑、可以随时暂停的影视剧。 比如《小森林》《请回答1988》、87版《红楼梦》。 浮躁的时候最不想做的就是动脑子,这类影视剧最大的好处就是眼睛跟着它转就行,而且即使暂停也不耽误下次接着播放。 只需要静静地欣赏小森林里的静谧、1988的三餐与日常、《红楼梦》的欢宴。 03 收 纳、整理。 生活区域和工作区域,整洁有序。 也许有的人喜欢乱中有序,从一堆东西里面找出自己想要的。 但对我来说,处在乱糟糟的环境时,心情就会有点躁。 04 做手工。 说出来可能没人信,我每次烦躁到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就会找点东西缝,然后就慢慢平静下来了。 比如有的人喜欢织毛衣、织帽子、拼乐高等等。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说他写不出东西的时候,喜欢用螺丝刀修理家里的门和插座,给门刷上绿漆。 这类重复、不动用大脑的动手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浮躁。 05 学会早睡早起,可是试试“早起倒逼早睡”这个方法。 每个人的睡眠时间、保持清醒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固定的,坚持几天固定时间早起,晚上到点差不多就困了。 06 做知识的消化器,不做知识的储存器。 见多识广并不是浏览了多少网页、看了多少个公众号文章,而是能踏踏实实地看完一本书、一则新闻、一个事件,提炼出来一些观点并形成自己的东西。 07 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上,不过多关注别人的生活。 有人提到过关闭朋友圈、不过多使用社交软件,我不太赞同,普通人也很少能做到。 重点不是完全摒弃,而是学会从中摄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而不是只作为一个消遣工具。 我的不少小知识就是从知乎、B站、微博上学来的。 不过,最好不要在朋友圈一出现小红点,就强迫症一般地立马打开去看。 这样不仅很浪费自己的时间,还会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夺走。 毒舌张爱玲说:“内心空虚的人,才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 08 拒绝无用社交。 周末,你在家准备好了果盘和饮料,打开电脑准备看电影《天使爱美丽》。 这时同事打来电话:“出来逛街吗,商场正打折呢!······哎呀,你就来吗,权当陪陪我喽!” 想一想:我有需要到商场买的吗?同事跟我算很要好的朋友吗? 没有!不算!那就拒绝。 时间、健康、精力,最不应该浪费在并非特别重要的事情和人身上。 (如果是公司团建,那就另说啦~) 09 读书,构建自己的小宇宙。 如果说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我首先会说:读书的人不会孤独。 即使孤单,也不会孤独。 因为通过读书,他们构建了自己的宇宙,会借用书中的人物经历和道理对比,化解自己的问题。 他们会自己找心灵导师,最终也能自己成为自己的导师。 不过从读书到学会自己化解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即使唠叨一百次,不去解决,烦恼还是在那,人还是会暴躁、浮躁。 10 记账。 我的钱都花哪去了? 有一个词叫“糊涂账”,就是什么事都没有条理。 就像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手忙脚乱,每天都觉得很忙很累似乎还没有效果。 杂乱的事情堆积到一块,看上去就会有很多未完成任务,这样一来就容易浮躁、着急。 但是学会梳理之后,把工作内容和轻重缓急编排一下,就会明朗清晰,不会浮躁。 工作、生活,乃至情感,都是如此。 作者简介:十七亚,90后女青年,写生活,聊饮食男女,用心作真实有温度的文字,微博@十七亚seven,知乎@十七亚,公众号:十七亚(ID:shiqi-ya),转载请联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