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建筑装饰

探秘国画松树画法:深入解析与创作步骤

[复制链接]
28 0

国画馆深入剖析松树画法,引领你轻松领略写意画的精髓。在众多松树形态中,松针的画法尤为关键,其形状多变,如扇形、马尾形等,每一种都独具特色。绘画时,需运用笔力,确保线条坚挺有力、流畅自如,同时注意提按的节奏与力度。扇形松针的画法要点在于先勾勒中间部分,再逐步拓展至两侧;而马尾松针则需突出中间长、两边短的形态特征,结合树枝的走势进行绘制,整体布局上要疏密得当


cc11728b4710b9129dc2c45c6b02380c9345221b.jpg

01松针画法要点

△ 扇形松针

扇形松针的组合画法中,通过巧妙地运用笔法,我们可以描绘出形态各异、层次丰富的扇形松针。在布局上,要注意松针之间的疏密关系,使得画面既和谐统一,又不失生动活泼,进一步增强松树的视觉美感。


faedab64034f78f0dbdaf035decece5ab1191c35.jpg

△ 马尾松针

在松树画法中,马尾松针的绘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特点在于中间长、两边短,形态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律感。结合树枝的自然走势,我们可以运用笔力的轻重、提按的节奏,来描绘出这种生动的松针形态。在整体布局上,要注意疏密得当,使得画面既不显得拥挤,也不显得空洞,从而充分展现出松树的生机与活力。


78310a55b319ebc484251efc2ad90bf31f171600.jpg

02松树枝干与小枝画法

在绘制松树的老干时,可以采用双勾法,以中锋为主,辅以侧锋和逆锋,勾勒出树干的轮廓。完成树干勾勒后,接着皴擦树皮。运用灵活、简洁且连贯的线条,依据树干的体积感勾画出介于方圆之间的小圈,注意在行笔过程中中锋与侧锋的灵活转换,同时保持笔中墨色的适当干燥。当皴擦达到理想效果后,再染上赭墨色,并点缀苔藓,从而完成松树枝干的绘制。


2e2eb9389b504fc2b3de36794d22231e92ef6ddc.jpg

△ 树枝与小枝

在描绘松树的小枝时,可以直接采用中锋进行勾勒。松树的枝条,根据其生长状态和形态,有着不同的画法。例如,苍老的松树,其枝条往往呈现出弯曲的姿态;而耸立的松树,其枝条则更适合描绘成横向伸展。对于那些矮曲的松树,其枝条的特点是拳曲有致;而那些临岸倒垂的松树,其枝条则应向上描绘,以体现其生命力。


71cf3bc79f3df8dc8ead4fbd67eeb6844610281d.jpg

b64543a98226cffce9fb178811fe8e9ff403eac3.jpg

03《沧桑岁月》画法详解

在创作《沧桑岁月》这幅画作时,首先需要在心中构想好整体的布局和细节的安排。构图时,要注意宾主之间的呼应与平衡,使整体和谐统一。接下来,开始描绘松树的主干,可以采用双勾法,用笔时中锋与侧锋相结合,力度要适中,行笔过程中既有沉稳之感,又不失顿挫之韵,可以适当运用飞白手法增添笔墨的层次感。小枝的勾勒则直接用中锋,线条流畅而细腻。


4b90f603738da977c392127118ae3c168718e33f.jpg

△ 步骤一

在完成第一步的勾勒后,紧接着进行树干的皴擦,着重刻画其体积感。


8718367adab44aedbbbc85021be3430ea38bfb71.jpg

△ 步骤二

在塑造出树干的立体感和体积感后,下一步便是添画松针。这一步骤同样需要细心和耐心,要注意松针的疏密组合和浓淡层次,同时也要考虑画面的整体构图安排,以确保最终呈现的效果既和谐又生动。


6609c93d70cf3bc7d456f2c076ff7eaecc112a52.jpg

△ 步骤三

紧接着,用淡赭石为树干上色,同时以淡花青墨和汁绿色为松针染色。在树干上细心描绘出藤蔓,并点缀苔藓,以增强松树的立体感和真实度。最后,题上款识,盖上印章,一幅生动的松树图便大功告成。


472309f7905298223db088707035bfc40846d495.jpg

△ 步骤四

若松树干的质感未能达到预期,可再以皴擦法加强之,随后以淡赭石为树干染色。将花青与藤黄调和成绿色,用以染松针,最后在树干上描绘藤蔓并点缀苔藓,以此凸显松树的古老与生机。为画面增添一只小鸟,使整体更为生动活泼。


cb8065380cd791231b10d2bb0acb9d8db0b78018.jpg

29381f30e924b899ae85e68dc9f9d99a087bf6dd.jpg

11385343fbf2b2111095c6196d7fa1370dd78e39.jpg

8694a4c27d1ed21b049d457a0a9119cb53da3fe3.jpg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