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海
中国山水画经典构图方法多样,主要包括“三远法”构图、“开合”构图等。
透视类构图
• 散点透视构图:画家视点不固定,可上下、左右、远近变化,能将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结合,用于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
•“三远法”构图:包括高远、深远、平远。“高远”是仰视,类似西画的金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能突出高山的雄伟;“深远”是俯视,如同西画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可展现绵延群山;“平远”是平视,用于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
形式法则类构图
•宾主构图:处理好画面主次关系,主体物占据突出位置,不宜在正中央或太偏,宾体起陪衬作用,有意识减弱其地位,不能喧宾夺主。
• 呼应构图:画面中山石、树林、房舍、人物等都应互相呼应,包括大与小、轻与重、黑与白之间的关系,使各种物象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 虚实构图:虚是模糊不清,实是清晰明确,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常用流水、云雾、烟霞等物象或笔墨的浓淡、干湿、疏密来体现虚实关系。
•疏密构图:整幅画的布局讲究疏密,要有大疏密变化,大疏密中又要有小疏密变化,做到“疏中密,密中疏”,以疏密与聚散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形式美感。
• 开合构图:开是把各种景物铺开,合是把画面阵势收拢,一幅画既要有整体的大开合,又要有局部的小开合。
•藏露构图:恰当地处理画面的藏露关系,让画面比较含蓄,景物画得有藏有露,引发人们的遐想,“藏”处理得好,可达到“无景色处似有景”的效果。
•均衡构图:中国画忌“四平八稳”的对等式构图,多用“秤锤压千斤”来取得画面的平衡,追求一种均衡美。
布局结构类构图
•少而精取势法:在画面上仅突出一点绘画,另一点以轻淡相衬,形成无限的空间与深远之感,令人联想画外有画。
•居中取势法:所画的景物集中在中间部分,四周均有空间与空白,突出表现主体,气势凝重而明快。
•分段取势法:将画面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分成几段,段与段之间用云雾自然过渡,按主宾关系每个段落均有景物,构成一幅完整、气韵贯通的山水画。
•满幅取势法:全幅均画满,需要重点突出的则重写,但要适当留白,分出浓淡、疏密、主宾,特点是沉厚、凝重。
•折带形取势法:似一布带,从左折向右,再从右折向左,左右相折,呈步步高升之状,类似“S”形状,古人立幅山水画中常用。
编辑/瑞雪
出品/现代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