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描绘雨丝细密
雨景的描绘确实颇具挑战,因为雨既无固定形态又缺乏鲜明色彩,与雪景的变幻和云雾的缥缈相比,其表现更为困难。然而,总有一些绘画高手能够捕捉到那“如牛毛、似花针、若细丝”般的雨韵,他们通常运用一道道淡墨来细腻地展现雨中的情景。
傅抱石与《潇湘暮雨》
傅抱石,被誉为写雨景的大师,其作品常被赞誉为“傅氏风雨下钟山”,“一半山川带雨痕”。他的雨景画作魅力四溢,风格独树一帜。在创作中,他运用大笔破锋,挥洒自如,快速运笔间扫出苍茫的雨丝,飘逸洒脱,氛围氤氲。他的雨景画作不仅大气磅礴,更透露出一股令人震撼的气势。
仁美名师刘存惠教授作品《春雨》
刘存惠教授的《春雨》以淡墨为底色,运用白粉笔触甩出轻盈的雨滴,展现出大水大墨的淋漓尽致的大写意风格。
二、通过描绘相关事物来展现下雨的场景
在下雨时,常常伴随着风的吹拂。通过细心描绘被大风刮得横七竖八的树杈,以及人物手中所持的雨伞、蓑衣等物品,可以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下雨时的景致。
明 戴进《风雨归舟》
戴进所绘的《风雨归舟》图,不仅细腻地描绘了雨丝,更融入了人物打伞的生动场景。画中,船夫身披的蓑衣在狂风的吹拂下,难以遮蔽身躯,而周围的树木和水中的芦苇,都被风吹得同一方向倾斜,充分营造了一种风雨交加的氛围。
清 谢彬《风雨归舟》
谢彬所绘的《风雨归舟》图,展现出更为激荡的风雨场景。画面上,狂风巨浪,气氛显得紧张而肃杀。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画面正上方描绘了一条威猛的龙,它正在呼风唤雨,使得雨水如注而下,场景极为生动。
三、营造下雨的氛围
在绘画中,即使没有直接描绘雨滴或雨具,通过巧妙地渲染空气中的潮湿感和云烟的缭绕,也能生动地再现出下雨的天气氛围。这种手法在许多画作中得到了巧妙运用,使得观者仿佛置身于雨中,感受到那份湿润与宁静。
宋·米芾《云起楼图》
宋·夏圭《冒雨寻庄》
元·王蒙《溪山风雨图册》之一
李可染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
在这幅画中,李可染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色彩,描绘出江南地区独特的春色景象。画面中,杏花烂漫,春雨绵绵,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感受到江南春天的细腻与温柔,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