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建筑装饰

山水画技巧的五个步骤勾皴擦点染

[复制链接]
92 0
2.jpeg

山水画山石技法的五个核心步骤解析
山水画创作中,山石的表现技法可归纳为“勾、皴、擦、点、染”五个核心步骤。这五个步骤既遵循传统程式,又需灵活结合自然观察与笔墨技巧。以下从技法原理、操作要点和实际应用展开解析。

一、勾:奠定山石骨相
勾线是山石造型的基础,需用中锋或侧锋勾勒轮廓。根据《芥子园画谱》记载,线条需体现“石分三面”原则,通过曲折、欹正的笔触区分顶面、正面和侧面。例如描绘大块山石时,需采用多笔叠加的“积线法”强化体积感;而小块岩石可两笔完成,左侧线条粗重,右侧轻虚以表现光影。实践中需注意“笔断意连”,避免线条僵直呆板。

二、皴:刻画肌理与质感
皴法通过线条或点表现山石纹理,历代画家根据地质特征总结出多种程式:

​披麻皴​(董源创制):以柔韧的中锋长线描绘江南土坡,适用于圆润山体;
​斧劈皴​(李唐代表):侧锋横扫形成斧劈状硬边,适合表现北方陡峭石壁;
​米点皴​(米芾父子发展):小横点组合模拟雨雾中的远山,需控制墨色浓淡渐变。
现代教学强调“皴笔宁简勿繁”,过度密集的皴线易使画面呆腻,需与留白形成对比。
三、擦:强化立体与虚实
擦法用干笔在山石阴面轻扫,辅助皴法增强质感。明代画家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指出,擦笔需“虚入虚出”,顺山石结构方向运笔。例如表现风化岩层时,可先用斧劈皴刻画棱角,再用擦笔柔化边缘;绘制土质山坡时,披麻皴与擦笔结合可模拟土壤颗粒感。此步骤墨色宜淡,避免遮盖底层线条。

四、点:激活画面生机
苔点被称为“山水之眼”,用于表现青苔、草木或远景植被。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强调“点苔贵疏密得宜”:山脊转折处用浓墨重点,凹陷处用淡墨轻点。现代创作中,还可通过​聚散法则​布局——主峰密集,远山疏朗;阳面少点,阴面多点。需注意工具选择:秃笔点苔浑厚,尖笔点苔轻灵。

五、染:营造空间与氛围
染色通过淡墨或植物颜料区分明暗,强化空间层次。传统设色遵循“阳赭阴青”原则:亮部用赭石(氧化铁矿物颜料)渲染,暗部以花青(靛蓝植物颜料)晕染。例如描绘晨雾山景时,可先用淡墨染出远山轮廓,再用花青局部叠加冷色调。现代画家张大千提出“染需见笔”,即染色后保留部分笔触痕迹,避免过度平滑失去笔墨趣味。

技法实践与误区规避
​步骤整合示例​:
勾轮廓(中锋墨线)→ 皴暗部(披麻皴)→ 擦缝隙(干笔侧锋)→ 染结构(淡墨分层)→ 点苔(焦墨聚散)。
​常见误区修正​:
山石底部仅勾单线会显得漂浮,需通过皴擦染色增强体量感;
染色时避免平涂,需按山石结构分区晕染。
山水画技法既是程式,更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张璪语)。初学者可临摹经典范本(如《芥子园画谱》),掌握基础后结合写生创新皴染方式,逐步形成个人风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