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而忘形,中国画的精神所在

[复制链接]
16 0

得意而忘形,中国画的精神所在


得意而忘形!在生活中,人们总会把它赋予贬义的含义。比如在欢愉的巅峰,人往往忘却了矜持之态,沉醉于自我成就的喜悦之中,以至于形态渐失,风采无存。“得意而忘形”,一语道尽人性中那份难以自持的轻狂与疏忽。


5243fbf2b2119313b8ebfe097a7306c790238dbd.jpeg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 刘志远 2025


然而恰恰是让人如此不堪的词,在中国画里却是另一种境界,亦是中国画的精神所在。中国画讲究意在先形在后,更注重意的表达。灵活的造型更符合画家抒情达意时的即兴表达。这种对‘意’的追求,使得中国画超脱了对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而升华为一种情感与精神的寄托。


中国画所用的工具诸如宣纸、墨汁、毛笔等,也正好为这个“意”和“形”表达和发挥提供了好的载体。笔墨在宣纸上的洇化,画家是不能绝对控制的。有时会在自己想表现对象的基础上,产生一些偶然的东西。恰恰是这些偶然性,更具意趣。


4a36acaf2edda3ccecff32d41ea23311203f9282.jpeg

种花须见其开 刘志远 2025


另外,在中国画创作中,画家为了传达心中的‘意’,会对物体的形态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和简化。有时甚至忽略形体外在的面貌特征。比如八大山人笔下的鱼鸟形象往往简洁怪异,却有着一种孤傲、冷峻的气质。那翻着白眼的鱼,缩着脖子的鸟,并非是对自然真实的写照,而是他内心愤懑、孤寂情感的外在显现。


所以,有时我们会笑话外行人总拿着画的像不像来评判一张国画的好坏。因为欣赏一张好的国画,其意总会比形来的更美妙。忘形而得意,岂不也好。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搜索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