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看山水画大家黄君璧如何用瀑布描绘雷鸣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唐·韦应物 观田家) 惊蛰,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这个时节中,春雷萌动,莺歌燕舞。 气温的回升也让惊蛰成为农民伯伯布谷的最佳时节之一,一年的丰收就启于此刻的勤耕。 瀑布,在国画中也被称作“泉”。它往往被看作是财富的象征。在山水画里,瀑布喷流的景象也寓意着连续不断的丰足。 《雷鸣》 黄君璧 《雷鸣》(局部) 这幅《雷鸣》以横向取大势,左部瀑布回转奔流,右部坚石则从瀑布中挺出。 黄君璧利用有限的画幅营造出了“反复回环”的图势。整幅画奔腾大气,颇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伟气韵。 黄君璧 《雷鸣》(局部) 古人画水只是简单地用流滑的线条去勾勒水纹,不能充足地描绘出水花层层坠落的动态。 而黄君璧这幅《雷鸣》中的瀑布,却是动起来的。 他在这幅画中所运用的“勾染直瀑法”,是他在实地观赏了世界三大瀑布之后,将写生的实践经验和中国传统技法结合在一起,所独创的“云水十二法”之一。 《飞瀑雷鸣》 黄君璧 《飞瀑雷鸣》 这幅《飞瀑雷鸣》在竖向构图中用仰视的视角描摹了瀑布一角。 瀑布从山间喷流而出,腾起浓雾,又在画幅底部归为静静流淌的河水,可以说是巧妙地贯穿起了整幅画的气脉,正合传统国画中“水有源流”的艺术规则。 黄君璧《飞瀑雷鸣》(局部) 黄君璧在长达十年之久的古画临摹中打下了坚实的传统笔墨基础,但他从不因循守旧,一直在求变、求新。他的山水画也吸收了许多西洋画法。 比如他创作的这幅《飞瀑雷鸣》,就运用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笔法,以明暗的对比凸显立体感,水墨淋漓酣畅,浓墨淡色皆相宜。 黄君璧的这两幅雷鸣图善用构图,心思精巧,可以说是:“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