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刘松年《雪溪举网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杭州人刘松年(1131-1218年)被后世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号清波,为南宋图画院待诏。刘松年的画是跟张训礼学的,而张训礼师李唐,故刘松年是李唐的再传弟子——徒孙,与李唐的画风一脉相承,只是取材不同,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人称“小景山水”。
南宋 刘松年 (传)《秋窗读易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刘松年是一位拥护抗金、反对投降的爱国画家。他曾以唐太宗征服突厥的内容画了一幅《便桥会盟图》。这幅《便桥图》的背景是:隋末,突厥十分强大,唐高祖李渊起兵时曾向突厥称臣,每年送去大批财物美女,但依然年年被侵。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亲率大军与突厥首领在渭水便桥会盟,争得缓冲时间。三年后,李世民大破突厥,逮捕其首领颉利可汗,在境外诸族中建立起无上声威,迫使四方来降。刘松年画此图的目的,是希望宋朝皇帝要像李世民那样富国强兵,击败侵略者,而不要像李渊那样采取逃跑和投降政策,其用心可谓良苦。 刘松年还画过“中兴四将”,以表彰岳飞、韩世忠、刘琦和张俊的抗金伟业。虽然张俊后来追随秦桧制造伪证,促成了岳飞的冤案,不过当时还是积极抗金的。
南宋 刘松年《中兴四将》北京故宫藏 现借到中国国家博物馆 刘松年存世的山水画不多,其中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四景山水》最具代表性。这幅画为卷图、绢本,共四段,每段纵40厘米、横69厘米,设色,分别描绘春、夏、秋、冬四时景象。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工整精巧地构建出庭院、台榭、水阁,或富丽,或古朴。山石以小斧劈皴法(有人说此种皴法是刘松年自创的刮铁皴,实际上大同小异)出之,苍逸劲健,行笔设色严谨而注重法度,画中人物虽小而形神完备。整幅作品面貌古朴,笔法精严,极富南宋画院作品的特色,可以看出与李唐的渊源关系,较之李唐更为秀润,不过仍然未跑出李唐的窠臼,其线条、皴法、渲染皆是从李唐的画法中学出来的。 第一段,踏青,春花烂漫,杨柳葱翠。
南宋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春》北京故宫藏 第二段,纳凉,夏木浓荫,碧荷点点。
南宋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夏》北京故宫藏 第三段,观山,秋高气爽,霜叶尽染。
南宋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秋》北京故宫藏 第四段,赏雪,山裹银装,万籁俱寂。
南宋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冬》北京故宫藏 这幅卷图通过描绘南宋都城临安的优裕闲适生活,从侧面批判了国难时期仍有一大批无心复国、苟且偷安的官僚们只专注于即时享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画家极大的愤慨和无穷的隐忧,一如南宋林升的诗句:“暖风薰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 刘松年 (传)《溪山雪意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南宋 刘松年 (传)《西园雅集图》台北故宫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