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建筑装饰

中国画构图的秘诀

[复制链接]
265 0
v2-3e4431cd85c4bc28aec586f3fbc83b15_1440w.jpg
关于构图的问题,不仅仅是初学者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画家需要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在观赏一幅画的时候,首先第一眼就是构图,画作中的构图是一幅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探讨中国画的构图问题。
“构图”,通俗的意思是“经营位置”,我们在收集画作物象后,就需要研究如何在画面中布局。这里可以借鉴古代画家的处理手法,如吴昌硕、董其昌、八大等等,他们的画各具特色。我们应该做深入的研究,借鉴吸收他们各自的长处,推陈出新、举一反三来补齐自己的不足,这是一方面的学习。
从写生层面切入的构图,是潘天寿先生提出的观点,也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重点。学习中国画不能简单的闭门造车,需要走进自然,使得思想认知得到升华。构图与画家的思想认知是紧密结合的,所以,画家需要深入自然,捕捉自然中的山岭、花鸟等形象,在通过画作来表现自然,既求形似也求神似。
现在我们从两个大方向来讲解构图,其一为开合,其二为虚实与疏密。开合,顾名思义,开放与合拢的意思,需要在画作中展现起承转合。这一幅山水画的起承转合的关系哦,从1的起,到2的承,再到3的转,最后到4的合。画作中的房子和树木是辅助画面的物象,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物象既不是承,也不是结,而远山是结。一幅山水画只有承而没有转,则显直率,如3是一反向的小船,作转折之势,则打破直率了。又如,结是收尾,不一定太长,既要有拖势,又要有摇曳之感,才可对整个布局起重大作用。
v2-2215e7f3144203b8b32ea2e91f5b741b_1440w.jpg
画中开合与来去的气势有关,以下面的两幅画的开合为例,第二幅比第一幅要好些,但同样也是有问题的,主要是起的势太过旺盛,而结的势散掉了。我们在看第一幅,出现了两个相背的起和结,画面感觉不舒服,一面起在左上角,另一面起在底部,石和花的结相互不呼应,又有冲突之势。一个大的布局,需要有一个大的势,其中虽然有几个小的起结,可在布局的地位方面和大趋势稍有差别,但是必须服从大的趋势,才不会显示杂乱和对冲。
v2-899e5eba1708a19ca1d5e0eb4a6b23de_1440w.jpg
我们看潘天寿先生的《西湖碧桃图》,关于起和结的问题也就可以较为直观的识别了,以石为起,篱笆为承,结的是上面的桃花,将上下两个部分连接起来,使得整个画面的气势有了联系。
v2-eb1ed2b1f233fec92e9c5db1cda719ff_1440w.jpg
《西湖碧桃图》潘天寿
为了让大家对局部开合和整体开合的布局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边给大家附上王原祁先生的《雨窗漫笔》卷二以供参考。
画中龙脉,开合起伏,古法虽备,未经标出。石谷阐明后,学者知所矜式,然愚意以为不参“体用”二字,学者终无入手处。龙脉为画中气势,源头有斜有正,有浑有碎,有断有续,有隐有现,谓之体也。开合从高至下,宾主历然,有时结聚,有时澹荡,峰回路转,云合水分,俱从此出。起伏由近及远,向背分明,有时高耸,有时平修欹侧,照应山头、山腹、山足,铢两悉称者,谓之用也。若知有龙脉,而不辨开合起伏,必至拘索失势;知有开合起伏,而不本龙脉,是谓顾子失母。故强扭龙脉则生病,开合倡塞浅露则生病,起伏呆重漏缺则生病。且通幅有开合,分股中亦有开合;通幅有起伏,分股中亦有起伏。尤妙在过接映带间,制其有馀,补其不足。使龙之斜正、浑碎、隐现、断续活泼泼地于其中,方为真画。如能从此参透,则小块积成大块焉,有不臻妙境者乎?
释义如下:画中的龙脉,开合起伏,古法虽具备,未经标明出来。石谷将深奥的道理讲明白,后学知所敬重和取法,但我的意思以为不领悟“体用”二字,学画者终无下手的地方。龙脉是画中气象的根源,有斜有正,有整体有零片,有断有续,有隐有现,称之体。开合从高到下,宾主清晰,有时聚结,有时舒缓起伏,峰回路转,云合水出,都从此出。起伏由近到远,向背分明,有时高耸,有时平长倾斜,照应山头,山腹、山脚,协调相当的,称之用。如果知道有龙脉而不辨识开合起伏,必至拘束失去常态;知道有开合起伏而不依据龙脉,此叫作照顾次要的失去主要的。因此强扭龙脉则产生弊病,开合拥塞浅露则产生弊病,起伏沉重漏缺则产生弊病。而且通幅有开合,分股中也有开合;通幅中有起伏,分股中也有起伏。尤其妙在过渡连接照应关联,剪裁其有馀,弥补其不足。使龙之斜正与整体零片,隐现断续,活泼泼地在其中,这才是真正的画。如能从此透彻地领悟,则小块积聚成大块,哪有不达妙境的呢?
v2-8f99c19f46540d2f1bda31a939b7bdb5_1440w.jpg
王原祁《富春山居图》
中国画的虚实,虚为画作中的空白,实则是画作中的物象。古人云“知白守黑”、“以虚衬实”。中国画中尤为重视“虚白”,“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往往也是画中关键。观者往往从实处着眼,虚处留意,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达到画外之画的“虚境”。
虚实和疏密是两个体系,不可混为一谈,简言之,虚实即言物象之有无也,疏密即言物象距离之远近也。一般来说,山水画对虚实讲的多一些,花鸟画对疏密讲的多一些。如下图兰花的疏密交叉的关系,有疏密就有了层次和变化。
v2-d0a2b45f093579778cee81433252739c_1440w.jpg
关于构图的规律,需要大家多多研究前辈大师的构图、布局的经验,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构图方法。
1、水平线构图法
将所有形象在水平线上展开。这种构图给人以庄重、严肃之感,易造成单调的感觉,但能给人平静、稳定以及开阔、宽广之感。这构图法与幼儿绘画表现特点一样,因而比较符合幼儿的视觉感受,审美习惯。构图时要注意形象的疏密变化和大小变化。
v2-ecccdc18dbf88c2b1f934e3d8879d175_1440w.jpg
2、“之”字型
花鸟画常用的一种构图方式。画面往往可以用“之”字型的气脉把各个分散的部份贯穿起来。这样使构图既不偏重于一边,又不会造成两边分佈过于呆板对称,从而既能灵动变化,又能保持均衡统一。
这一方式不仅在立轴中常用,在横幅和斗方中也可以运用,也就是说“之”字可横亦可竖。
v2-608a21973b3c9336ad7144f45da78c64_1440w.jpg
3、“s”线构图法
此种构图属传统构图。它与中国古代美术构图学中的“之”这构图法方向正好相反,具有强烈的动感特征,能创造成出优美而又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构图时,形象要大小穿插、前后摭挡、相互响应、协调统一。
v2-d858af320fad4f1e63b69fd936eeee28_1440w.jpg
5、对角线构图法
就是将主要形象置于对角线一侧,使画面产生大疏大密,具有变化和不稳定之感,以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v2-22bef2848d9160548ba3778faf27648d_1440w.jpg
中国画构图要点:
1.主宾:有主题和陪衬物,画面才有主从、重心。
2.虚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过实则一目了然,过虚则轻飘无依。
3.疏密:疏散聚集,布置得好,则画面自有鬆(sōng)、紧、聚、散,产生律动感。
4.布白:虽不著笔墨,但能让人的性灵和思维尽情奔驰,而获得无穷的妙悟,用之不当则缺乏内容,画面会显得单薄。
5.款题:国画的特有格局,若款题好,不但啓(qǐ)人意兴,且能增加画面的美感与深度。
6.均衡:以中心线为准,两边的物体形式虽不同,但分量的感觉应相同。
7.简洁:对事物本质的纯化,表现特质即可。
8.对比:两物相连,强调彼此间的差异,使在互相加强中,各尽其美。
9.和谐:笔墨的使用,虚实的配置,以点、线、墨色、布白来支配整个画面,使其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
中国画构图口诀:
画面布设,犹如老秤。物大砣小,变中求平。
平中有变,浓淡重轻。稀密得当,切忌平行。
置陈布势,不宜对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大千世界,草木葱葱。取舍之准,变化为赢。
移花接木,东讨西征。搜妙创真,去粗取精。
整体入手,骨架相撑。白纸一幅,墨种笔耕。
先定主位,后请亲盟。先画整体,在点零星。
画中有诗,诗中有景。景靠笔墨,画出感情。
取势导向,气贯毫中。意到笔随,气脉相通。
变异奇险,眼活心灵。迂回曲折,互为对鸣。
意神情气,有始有终。品评成作,还有余兴。
画贵开合,收放呼应。内外关联,主次分明。
动静互衬,虚实相生。矛盾统一,差距平衡。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