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建筑装饰

国画的9个构图技巧,书画人必知!

[复制链接]
304 0
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幅画的好与坏,好的构图就等于画面成功了一半,一般来说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体现多种矛盾关系,如体现主与次、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0824ab18972bd407b01c406f3eb1ef5f0eb3090b.jpg

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变化万千的画面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而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因此,想画一个好的画面,首先要了解构图。
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国画常用的构图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1

“之”字型


中国画常用的一种构图方式,也叫“折线形”构图或“S型”构图。画面往往可以用“之”字型把各个分散的部分贯穿起来,可以使构图既不偏重于一边,又不会造成两边分布过于呆板,既能灵动变化,又能保持均衡统一。这一方式在立轴中常用,在横幅和斗方中也同样适用,“之”字可横亦可竖。
03087bf40ad162d993b9595854e7d8e28b13cde1.jpg

▲孙其峰 《鸣春图》
5fdf8db1cb134954926f922f1376e356d0094aca.jpg

▲董寿平 《梅花图》
2

三线体



以主线、辅线、破线三条线作为主要构成的手法。

树干主干的走向,叫主线;衬托的枝干随主干走向辅排,起陪衬辅助的作用,叫辅线;旁枝从主线破出,使构图多样变化,这根线就叫破线。
a71ea8d3fd1f4134dd0484776027e4c4d1c85e4a.jpg

主线主导画中气脉走向,而辅线增加层次,破线对主线进行反衬,更加明确画面的主、次关系。
3

对角位



山水画中,常用!

常见的实角对实角,空角对空角,可以造成均衡的错位,实际上是均衡的一种变化,把一边上移,另一边下沉,打破了分布平均的呆板处理。
f703738da9773912ed5444ddbd21f716377ae2e7.jpg

▲吴昌硕 《硕桃图》
4

三角型



在几何图形中,三角型是最稳定的一种图形。

适宜表现静、稳的感觉,一旦画面所表现的物象,外轮廓呈现三角形时,整个上就会显得集中、整体、肃穆。
d62a6059252dd42a96aeeaf646032abbc8eab88b.jpg

▲朱耷 《菊石图》
d01373f082025aaf655532afbed5da6a034f1a31.jpg

▲郑板桥 《兰竹图》
b7fd5266d016092498876216913f44f4e7cd34e7.jpg

▲吴镇 《墨竹图》
5

矩型


以矩型(长方形、正方形)作为画面的主要构成形式。
此构图非常大胆,通常画面比较饱满而富有张力,给人以比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一种大气的感觉。
e850352ac65c10385b5b585cf729e21db17e89c9.jpg

▲潘天寿 《日当午正》
6

几何型组合



将上述所讲及的三角形、方块再加上圆形、梯等等组合而成的手法。

表现山水小景或案头之类的静物组合中常用到,绘画时对每种物象的外形尽量向某种几何体图形归类,这样有助于强化构图的形式美。
5bafa40f4bfbfbed798c68053dc88638aec31fbd.jpg

▲渐江 《清山无语》
7

段迭式



即“三迭两段”。所谓“三迭”,是指“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所谓“两段”是指“景在下,山在上,俗以云在中,分明隔作两段。”
在山水画中,“三迭两段”的构图形式十分之多见。当然“迭”可有三迭,也可以有四迭、五迭。段亦然…以此类推。
4afbfbedab64034fc3a873a9eafb083f0b551dfa.jpg

▲白雪石 《江边渔家》
8

层迭式



层迭式是以层层堆迭的方式表现画面的纵深层次,加强空间深度的构图形式。

这在山水画或表现大场面的人物画中较为的多见,而一些侧重表现体积的时候就可以相应地采用层迭式,这样有利于表现画面的纵深,取得立体效果。
dbb44aed2e738bd4d0d17f71e4b3f6d8267ff941.jpg

▲李可染 《山顶种田》
d8f9d72a6059252dca21559471a372355bb5b936.jpg

▲蔡友 《元阳梯田》
9

全景式、鸟瞰式构图


全景式、鸟瞰式构图就是通过散点透视、移步换景的方法,把画家的所见、所知、所想综合成一种宏观意识,表现在同一幅画面中,创造出客观世界与主观情思交融后的鸟瞰式的画面形式。
历代很多表现宏大场面的名画都用到了全景式构图,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该构图需要良好的整体塑造画面的能力,对绘画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3812b31bb051f81912bef61c9c8c3be32f73e790.jpg

▲《千里江山图》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