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桂萍
中国传统浅绛山水画以其淡雅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著称。着色是浅绛山水创作的主要关键环节,要求画家扎实的笔墨功底和色彩的理解和运用。
首先用墨汁勾勒出山石、树木的轮廓和层次。然后再用赭石、花青、藤黄等进行晕染,这些颜料色彩自然、沉稳,适合表现山水的雅致韵味。
勾勒轮廓是浅绛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环节。 以淡墨或浓墨中锋勾勒山石、树木、云雾等自然景物的轮廓。线条保持流畅,体现山石的结构和质感。
在勾勒轮廓的基础上,运用深浅不同的墨色,结合皴法和擦法,刻画出山石、树木的纹理和质感。注意墨色的层次变化和笔触的轻重。
浅绛山水着色前,通常先以淡墨或淡赭石渲染山石、树木的底色。为后续着色奠定基础。要注意墨色与底色之间的自然过渡,避免生硬突兀。
根据山石的结构和光影变化,以浓淡不一的赭石色进行渲染。在山石暗部或凹陷处,可适当加深赭石色,以增强立体感。
花青色用于山石的局部点缀,如岩石缝隙、植被覆盖处等。花青色与赭石色相互映衬,可以使山石色彩更加丰富多变。
通过墨色的深浅、干湿变化,刻画山石的质感和光影效果。如有需要,可对局部进行适当修改和润色,以增强画面的整体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树干添加墨色或花青色,表现其苍劲的质感。树叶着色根据季节变化。春季用淡绿色,夏季以浓绿色为主,秋季采用赭石色、黄色等暖色调渲染。
云雾以淡墨和留白法。通过墨色干湿变化,表现云雾的流动。水流以淡墨和淡绿色为主。溪流可适当添加白色或淡蓝色,以表现水花和光影变化。
通过点苔,可以丰富画面的层次和细节,增强山石、树木的质感。要注意苔点的分布和疏密变化,避免过于均匀或杂乱无章。
着色完成后,需对画面进行整体调整和完善。检查色彩是否和谐、墨色是否层次分明、画面是否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渲染时,要注意层次变化,以表现其生动。画家可以将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融入画面之中,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韵味的浅绛山水作品。
编辑/金涛
出品/现代艺术
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支持:新华网、人民网、腾讯新闻、网易新闻。
特别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艺术爱好者参考,如有异议请联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