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建筑装饰

中国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作品

[复制链接]
97 0

文/晓建


中国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作品以五代至北宋初期的荆浩、关仝、李成、范宽等画家为核心,这些作品不仅集中体现了北方山水的雄浑气象,更在构图、笔法、意境等方面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重要范式。


77c6a7efce1b9d16d667314045f1bb9f8c54642a.jpg

一、荆浩:北方山水画派的奠基者


•《匡庐图》


作为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之作,《匡庐图》以全景式构图展现了崇山峻岭的磅礴气势。主峰巍峨耸立,占据画面中心,通过“高远法”与“深远法”结合,将观者的视线引向层层叠嶂的远山。荆浩在此画中提出“有笔有墨,水晕墨章”的理论,以刚劲的线条勾勒山石轮廓,配合“小斧劈皴”与淡墨渲染,表现出北方山石的坚硬质感与云雾的缥缈动态。画中还点缀有细小的人物与建筑,如山间行旅、茅屋草亭,既强化了山水的真实感,又暗合“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美学理想。


3ac79f3df8dcd100a18929b8c7a44800b8122fd5.jpg

二、关仝:峭拔险峻的“关家山水”


•《关山行旅图》


关仝的代表作《关山行旅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描绘了北方深秋的山村景象。画面以一条蜿蜒溪流为轴线,将“Z”字形构图与高远、平远法结合,近景为板桥茅屋、行旅人物与鸡犬牲畜,中景为古寺楼阁与盘旋山路,远景则是突兀高耸的巨峰,山体轮廓以粗壮弧线勾勒,呈现向左倾斜的险峻之势。关仝以“点子皴”与“短条子皴”表现石质坚凝的山体,笔墨简劲老辣,淡墨层层渍染后形成“刮铁”般的厚重质感。画中人物虽小却神态生动,如店前行礼的行人、栈道上的驮马,为冷峻的山水注入浓郁的生活气息。


f9dcd100baa1cd11dc810924033dc7ecc3ce2dba.jpg

•《秋山晚翠图》


此作以峭拔的主峰为中心,山涧悬瀑曲折而下,近景岩石以直率粗放的线条勾勒,远山则以淡墨渲染出高耸入云的气势。王铎题跋称其“结撰深峭,骨苍力厚”,体现出关仝“石体坚凝,杂木丰茂”的典型风格。画中虽无人物,但通过山路、小桥、庙塔的布置,营造出“可居可游”的隐逸意境,被视为北方山水“笔愈简而气愈壮”的典范。


63d9f2d3572c11df51e3e10dd5086dc0f703c2aa.jpg

三、李成:烟林清旷的“营丘之制”


•《晴峦萧寺图》


李成的《晴峦萧寺图》以直幅形式描绘冬日山谷,主峰高耸,瀑布飞泻,中景山丘上寺塔楼阁林立,山麓水滨则有行旅人物活动。他以“卷云皴”表现山石的圆润纹理,淡墨渲染出烟霭朦胧的氛围,树木枝干作“蟹爪状”,尽显萧瑟疏朗的意境。米芾曾评其“淡墨如梦雾中,石如山动”,此画通过虚实相生的笔法,将北方山川的雄浑与文人的清逸气质融为一体,被誉为“气象萧疏,毫锋颖脱”的代表作。


71cf3bc79f3df8dcd6b34f1d7a3e7d9b4610286b.jpg

•《寒林平野图》


此作以平远构图展现平原寒林的静谧之美,枯枝如蟹爪般伸展,远山淡远朦胧,近景寒林与空寂的旷野形成强烈对比。李成以细腻的笔触刻画树干纹理,辅以淡墨晕染,使画面呈现出“惜墨如金”的含蓄韵味。画中虽无主峰,但通过寒林的排列与空间层次的递进,传递出北方冬日的肃穆与苍茫。


b999a9014c086e06ba1db9f4b42774e40bd1cb9c.jpg

四、范宽:雄杰厚重的“华原风骨”


•《溪山行旅图》


范宽的巅峰之作《溪山行旅图》以“高远法”构建了一座顶天立地的主峰,山体以“雨点皴”密集点染,墨色浓重如铁,展现出秦陇山川的雄浑厚重。前景巨石与溪水潺潺的细节,与背景的巍峨主峰形成“近取其质,远取其势”的对比。画面右下角的“范宽制”落款隐于树丛中,印证了画家“对景造意,不取繁饰”的创作理念。此画通过“水晕墨章”的技法,将山石的立体感与云雾的流动感完美融合,被誉为“宋画中当为无上神品”。


4afbfbedab64034fccef8ca618ec76210a551d2b.jpg

•《雪景寒林图》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的《雪景寒林图》描绘了北方雪后的壮丽景象。主峰被皑皑白雪覆盖,以“抢笔”笔法刻画寒林枯枝,墨色深暗的树干与留白的雪景形成强烈反差。画面中部萧寺掩映于寒林间,山涧云雾缭绕,溪流蜿蜒而下,营造出“寂静中见生机”的禅意氛围。此画虽有学者质疑是否为范宽真迹,但其构图的严谨性与笔墨的厚重感,无疑是北方雪景山水的标杆之作。


7e3e6709c93d70cffb75a5164ef3de10bba12bd9.jpg

艺术特色与历史地位


1. 全景式构图与空间张力:北方山水画派突破前代“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局限,以“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构建宏大场景,如《溪山行旅图》的主峰占据画面三分之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2. 硬性皴法与笔墨语言:荆浩的“小斧劈皴”、关仝的“点子皴”、李成的“卷云皴”、范宽的“雨点皴”,均以刚性线条与密集点染表现石质山体,与江南画派的柔性线条形成鲜明对比。


3. 地域精神与人文内涵:画家通过描绘太行、秦岭等北方山脉,将自然景观升华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境。如范宽长期隐居终南山,以“写山真骨”的方式,赋予山水以坚韧、崇高的人格象征。


b7003af33a87e95030825222a6175c53faf2b4a2.jpg

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里程碑,更深刻影响了后世画家,如北宋郭熙的“蟹爪枝”、南宋李唐的“大斧劈皴”,元明时期的浙派山水,均能追溯到北方画派的艺术基因。它们以雄浑的气象、精湛的技法与深沉的哲思,成为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精神内核的关键文本。


8435e5dde71190ef3e3adbe679349206fcfa6081.jpg

编辑/艺馨


出品/现代艺术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