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建筑装饰

中国绘画色彩晕洇的画法

[复制链接]
60 0

文/李宁


中国绘画的色彩晕洇技法,通过控制水墨、颜料与纸张的渗透关系,营造自然过渡、层次交融的艺术效果。这一技法植根于传统水墨实践,融合了材料特性、笔法技巧与文化审美,形成了独特的东方绘画语言。以下从技法原理、核心方法、材料应用及艺术表现等方面展开解析:


77094b36acaf2edda649f2a95c3112f9380193e3.jpg

一、技法原理:水墨与纸张的交互


1. 渗透机制


宣纸的青檀树皮与稻草纤维结构形成多级孔隙,墨汁或颜料中的水分通过毛细作用渗透扩散,形成“洇”的效果。生宣吸水性强,墨色易扩散,适合表现写意的氤氲感;熟宣经矾水处理,渗墨性弱,多用于工笔的精细渲染。不同品牌宣纸因原料配比和工艺差异,晕洇速度与层次也有所不同。


2. 水分与墨色控制


•墨色浓度:浓墨干后色阶分明,淡墨则易扩散形成朦胧感。例如,徐渭《牡丹蕉石图》中通过浓淡墨色的分层渗透,表现出牡丹的厚重与蕉叶的轻盈。


bf096b63f6246b6091374f5b3bd9095c510fa292.jpg

•水分比例:毛笔含水量直接影响晕染效果。湿笔蘸墨可产生大面积渗化,干笔则形成枯笔飞白。黄宾虹提出“五笔七墨”理论,强调通过水分调节实现“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对比。


3. 物理与化学作用


墨汁中的胶质成分在干燥过程中形成凝胶网络,导致湿墨与干墨的色相偏移(如湿墨呈青灰色,干后转深玄色)。此外,矿物颜料(如石青、朱砂)与植物颜料(如花青、藤黄)的渗透性差异,也会影响晕洇的层次与质感。


3bf33a87e950352add4971688362e8e2b2118b53.jpg

二、核心技法与操作实践


1. 基础晕染法


• 单色晕染:以单一墨色或颜料通过水分调节实现深浅渐变。例如,工笔画中描绘花瓣时,先用浓墨勾勒轮廓,再用清水笔将墨色晕开,形成自然过渡的立体感。


•渐变晕染:在画面中叠加不同颜色,通过湿接或干接形成融合效果。如山水画中表现云雾,可用花青与淡墨交替晕染,营造虚实相生的空间感。


a9d3fd1f4134970afad12d8c45ebc2d8a6865da0.jpg

2. 破墨与撞水(粉)技法


• 破墨法:在墨迹未干时,以浓墨破淡墨或水破墨,形成层次交融。例如,傅抱石的“抱石皴”通过破笔散锋与水破墨,表现出风雨交加的动态感;黄宾虹晚年的“黑宾虹”风格则以积墨、破墨叠加,形成黑里透亮的浑厚效果。


•撞水法:岭南画派居巢、居廉所创,在叶子或枝干的湿色上注入清水,使颜色向边缘凝聚,形成受光部的润泽感与背光部的深沉感。


b21bb051f8198618916f580b9acc3d638ad4e6c3.jpg

•撞粉法:在湿色中撒入白粉(如蛤粉),利用粉的不溶性与水的流动性,产生斑驳的肌理效果,常用于表现花瓣或果实的晶莹质感。


3. 水法与特殊技法


•水破墨/墨破水:前者以水冲散未干的墨色,形成灵动的水痕;后者以墨破湿色,强化厚重感。例如虚谷则以墨破色描绘赤练蛇的花纹。


11385343fbf2b211bbe5e9331aa176280dd78eb1.jpg

•点水与泼水:点水法是在纸面上洒水滴后作画,形成露珠般的留白;泼水法则在墨色半干时泼洒清水,制造云雾或雨雾的效果。


•渍染与接染:渍染是趁湿将颜料滴入,形成自然晕开的渍痕;接染则是在湿底上衔接不同颜色,如工笔画中花瓣的红白过渡。


503d269759ee3d6d8824c68c93377e324e4ade4d.jpg

三、材料选择与创作要点


1. 纸张与工具


•宣纸类型:生宣适合写意泼墨,熟宣用于工笔细染,半生熟宣(如玉版宣)则兼顾渗化与可控性。


•毛笔特性:羊毫蓄水性强,适合大面积晕染;狼毫弹性好,多用于勾勒或破墨;兼毫则综合两者优势,适用于多层次渲染。


d833c895d143ad4b0d6858b6502349bfa40f0637.jpg

• 颜料与墨汁:传统松烟墨色阶丰富,油烟墨光泽度高;矿物颜料(如石绿、朱砂)颗粒粗,晕染时需注意沉淀;植物颜料(如花青、藤黄)渗透性强,易形成柔和过渡。


2. 操作步骤与技巧


•试笔与控水:蘸墨后先在废纸上测试浓淡与渗化速度,避免直接落纸失误。例如,工笔画中需通过“分染”“罩染”等多层渲染,每一层均需等待干透再叠加,防止色彩混杂。


64380cd7912397dd7149152b89a3a1a7d0a2879b.jpg

•干湿时机:破墨需在墨色未干时进行,撞水(粉)则要把握底色的湿润程度。如绘制荷花时,在荷叶的湿色上撞水,可形成自然的叶脉纹理。


•笔法变化:中锋用笔墨色均匀,侧锋则产生飞白;提按顿挫的运笔速度会影响墨色的渗透轨迹,如徐渭通过疾笔与涩笔的交替,表现出墨色的流动韵律。


0dd7912397dda144e4c319a06296c3b20df4868f.jpg

四、艺术表现与文化内涵


1. 意境营造


晕洇技法通过虚实相生的层次,传递出东方美学中的“气韵生动”。例如,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人物采用“凹凸法”晕染,通过朱红与白粉的对比表现立体感,体现了西域技法与中原审美的融合;宋代米芾父子的“米点皴”以湿润横点晕染山峦,营造出江南烟雨的朦胧诗意。


8b13632762d0f703c24d579ad8db422d2797c5af.jpg

2. 情感表达


•静谧与动态:淡墨轻染的山水可表现宁静悠远(如《春江花月夜》),而浓墨重彩的破墨则传递激昂情绪(如傅抱石《万竿烟雨》中的竹海奔腾)。


32fa828ba61ea8d3d9bceb2d462b235e251f582a.jpg

•象征意义:水墨的晕洇常隐喻自然变化与生命流转。黄宾虹晚年作品以层层积墨表现“浑厚华滋”,暗含对宇宙生生不息的哲思;当代画家则通过晕染技法探索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如数字绘画中对水墨晕染的模拟。


3. 跨领域影响


晕洇技法不仅限于绘画,还渗透至设计、纺织品与动画领域。例如,时装设计中通过扎染、泼染模仿水墨晕染;动画场景设计利用晕染营造神秘氛围,增强视觉叙事的沉浸感。


d1160924ab18972b833f937136ec68999e510a31.jpg

五、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1. 洇墨失控


• 原因:纸张过生、墨汁过淡或水分过多。


•对策:改用半生熟宣或局部刷胶矾水;调整墨色浓度,避免反复涂抹导致墨色堆积。


2. 层次浑浊


•原因:多层渲染时底色未干透,或颜色混合不当。


•对策:严格等待每层干透再继续;使用同类色系(如赭石与墨色)叠加,减少色彩冲突。


b812c8fcc3cec3fd508aae3006a9c72f869427f4.jpg

3. 线条晕开


•原因:勾线墨色脱胶或含水量过高。


•对策:选用优质墨锭或品牌墨汁;勾线后待墨色稍干再渲染底色,或最后复勾强化轮廓。


中国绘画的色彩晕洇技法,既是材料特性与物理规律的精妙运用,也是文化精神与艺术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从敦煌壁画的凹凸晕染到现代水墨的抽象实验,这一技法始终以“自然渗化”与“人工控制”的平衡为核心,在传承中不断拓展边界。掌握晕洇之法,不仅需要研习笔法与材料,更需体悟“以形写神”的东方美学,在虚实浓淡间传递出超越表象的意境与哲思。


a1ec08fa513d269705afce3585daa1eb4316d808.jpg

编辑/艺馨


出品/现代艺术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