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建筑装饰

山水画技法基础|皴、擦、点、染

[复制链接]
89 0
f31fbe096b63f624c3de2d2d8e739ef21b4ca3da.jpg

皴、擦、点、染

皴作用是表现山石的结构和体面质感。前人根据不同地区山石结构的特点,概括为各种类形的皴法。基本形态可分为七大类,其他都由此变化而来。


披麻皴类:包括长披麻、短披麻、解索、荷叶、乱柴、乱麻、直擦,牛毛皴等等。


斧劈皴类:包括大斧劈、小斧劈、长斧劈、泥里拔丁、丁头、拖泥带水,等等。


芝麻皴类:包括大米点、小米点、豆瓣皴等等。


弹窝皴类:包括骷髅皴、云头皴等等。


折带皴类:包括马牙皴等等。


铁线皴类:包括矾头皴等等。


没骨皴类:包括金碧皴等等。


以上这些皴法都是前人根据不同山石特点概括取舍创造的,是经验的总结。能掌握其基本规则,是有极大作用的。但也不可以生搬硬套,墨守陈规。根据需要,还得面对自然。对对象的特点取舍创造,方能准确地描绘物象的形体结构和质量感。


基本程序,一般是先勾外轮廓线,下笔时要求有起伏、转折、停顿、刚柔、虚实和粗细的变化。特别要掌握好快、慢、轻、重四者的关系,总的宜慢不宜快。黑色的浓淡干湿,宜在下笔前肯定,一般是浓多淡少。轮廓线不宜重复。整体宜随浓随淡,有干有湿。行笔不论是中锋带侧。或逆行都可。运行宜有节奏,勾勒要活泼,不可板滞。总的以“写”为贵。


外轮廓线勾成,随即简略几笔勾出体面(以往叫开合)。然后再皴,皴多在暗面。用什么皴则应依对象和主题的要求而决定。


皴的用笔有中锋,侧锋的区别。中锋多侧锋少,也有中侧相兼的。如大斧劈,小斧劈都是侧锋。披麻皴是中锋,折带皴是中侧相兼的。不论什么皴,画时都不宜皴得过多,要留有余地,以便统一时增添。有时可留一定的空白,以增加空间、明暗的关系。染后如需要充实皴法,宜以千秃、破散、松软之笔加强阴面,使其苍润深厚。


擦是制作过程中一种方法,画山画树常用的技术。现在发展用于人物画上。工笔不适宜。主要作用破山石树木染后所出现的板滞、光滑、单薄等现象,兼用以增加对象的空间质感,使其苍莽厚重而气韵生动。擦,一般是染后擦,有时亦可连皴带擦。用墨用水宜干湿兼用,又官偏干偏淡。必要时也可以用干墨或以色带墨擦。擦,又不宜过多,多则枯燥。用笔无宠,倒、侧、拖、刷,往复横涂竖抹均可以,但笔触不要出现麻丝状。擦,也要看需要,并不是每画都用的手法。


点,一是用以表现树叶(即各种树叶的点法),二是用以表现山石树木上所生的莓苔,以及山间的杂草丛树等等。画面的效果能增强明暗,提醒山石的层次,破墨色的板滞光滑,助气氛的苍浑和精神的显露。有人说“画不够,点子凑”,大概就有这些功效吧。


形状有横、直、圆、尖、斜、瓜子形、马蹄形、破笔等等。运用时须掌握干、湿、浓、淡、疏密等关系。一般湿的多,干的少。浓的多,淡的少。有时用焦患和颜色点。点时一般是随浓随淡,干湿并用,一气阿成。程序多在染墨染色后加,这样更有助于整体的统一和精神的显现。也有皴后即点的。多与少看需要来决定,有时可以不点,有时可以多点。用什么点也看需要决定,一幅画当中,一般用一种,偶然可兼用两种,兼用三种的少。点的大小,不宜过于悬殊。方向,一般多点在山头的凸处面,有时亦可散开点。但不要毫无疏密,如撒豆一样,或如铁丝穿豆豉,或如一堆堆的鼠粪,都是不恰当的。笔以硬毫秃颖为宜,尖毫、新笔不适用。用笔中锋多,侧锋少。行笔有的迟,有的速,一般宜速不宜迟。轻如蜻蜓点水,重如高山堕石。工笔多用浓墨点,再以石绿点在墨点的当中,如嵌宝石,然后衬点草绿点。秋景多杂用颜色点。


染 染的作用是增强体面和空间气氛,使画面层次分明,整体统一而气韵生动。方法有两种,潮染和渲染。潮染又叫大染,染时先用清水将纸喷湿(生宣是这样,熟宣不必),然后将调好的色或淡墨层层加染。注意将色或墨多调一些,免得不够再调深浅有别。染时宜时时蘸水,方不板滞。天空如要求不显笔痕,可在染色水中略加少许清胶水。笔宜羊毫,宜大不宜小,染时宜轻不宜重。横染居多,竖染的少。不宜往返拖刷,笔上水分适当,染时一面调色,一面蘸水,水分不可过干、过湿,逐步加深,达到要求为止。干后如要加染,亦宜将纸打湿。染时下面要衬毡,或用净白纸。渲染又叫小染,一般是皴后用淡墨蘸水局部逐步加染。染四、五次俱可。亦可带色带墨染。无论层次多少,要求不板不脏。


名家画作欣赏
dbb44aed2e738bd44a1c1f8faabcf2dc277ff915.jpg

8718367adab44aedef8f43aba22bf20ba08bfb7a.jpg

d4628535e5dde7112f3f35a3b5d8bb119c1661b3.jpg

6159252dd42a283448a15a795282bce015cebf7a.jpg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