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建筑装饰

山水画中的勾勒与皴擦

[复制链接]
77 0
勾勒和擦法
c83d70cf3bc79f3df108312e3774861b738b2926.jpg 孙位《高逸图》局部

山水画在隋代以前还只是空勾无皴,无论山石树木、流水,均以点线组成。到了唐代,虽然有金碧、水墨之分,勾斫、渲淡之别,但作为山水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皴法仍处于比较稚拙拘束的阶段,未见臻于完备。现在有真迹可考的最早在山石上运用皴法的作品,是唐代孙位《高逸图》中的两块湖石,一块以直笔(斜线)勾皴,一块以圆笔(弧线)勾皴,然后再染,虽然勾、皴、染齐备,但皴法还是比较简单。而后经过了五代、两宋及元,山水画得到了发展和成熟。各种笔墨技法都相当完善,笔墨的表现语言也趋于成熟。勾、勒、皴、擦、点、染,都有一套完整的理法规律。勾而复皴,带皴带染,皴染交叠,边勾边皴,皴擦并举等等,这些笔墨表现的方法、步骤都说明了勾勒、皴擦、点染作为山水技法的基本要点,它们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山体、山石微妙的起伏、转折、交叠和裂隙等所运用的由此及彼、互为作用的笔墨语言。


e61190ef76c6a7ef071175906d2fe45bf2de66b5.jpg 山石勾勒

骨法勾勒

勾勒就是以各种笔线来表现山石的轮廓和脉络,是山石之“骨”。清代方薰说:“丘壑之妙,勾勒之妙也,无丘壑则不得勾勒之法。”一经勾勒,便能辨别出物象的高低远近、转折以及走势。古人说:勾之行止即峰峦之起跌。勾勒重用笔变化和重笔力,运笔要有顿挫、转折之笔意。勾山石时笔与笔要有碰有让,要注意大小相间,疏密相间,虚实相间,浓淡相间。画石一般是先勾轮廓,破分数面,然后皴擦,但也有先皴擦,等笔锋在纸上调整到较好状态时再勾勒,亦可两者同时兼施。亦有皴擦即勾勒,勾勒即皴擦,可因人因时因境而宜。此法一忌妄生圭角,二忌层层罗叠。


0823dd54564e92589bc5310711579a52cebf4e41.jpg 倪云林画徒稿

71cf3bc79f3df8dcf4a37c2f41c43981451028d5.jpg 倪云林画徒稿

faedab64034f78f00c678b3bf5e4415fb1191ced.jpg 宋人《松崖仙馆》

擦法
5d6034a85edf8db142de717e9bf6965e574e7413.jpg 皴擦点燃

擦分干擦、湿擦两种:


干擦:干擦时笔含墨水极少,一般用中锋行笔,行笔时笔头散开,也有横笔纸上轻擦的。通常运笔要稍微重些,要擦出“松虚”的效果。它的作用是补勾皴的不足或使皴笔浑成、增加过渡墨迹。擦笔时也要有虚实和轻重变化。


湿擦:湿擦即勾皴后趁湿时通擦,或把纸打湿么线。半干之际用干笔再擦。干的地方留下擦痕很少,而湿处却十分明显,这样就隐现出原先用淡墨或清水所画的形态。另外,干笔墨痕留在湿处,还有浓破淡的作用。必须注意干笔的墨色比之原用的淡墨要有相当大的差别,有时以焦墨、重墨擦之,效果很强烈。注意不要擦得过头使皴笔一片模糊,不见笔力而使画面气息滞涩。


擦是皴的一种辅助手段。郭熙说:“以锐笔横卧惹惹而取之谓之皴擦。”(《林泉高致》)。惹惹,即要轻轻地。擦须不见笔,在绢素上可以以笔横卧轻轻擦之。至于在生纸之上,也可以秃笔直下铺开或轻或重地加擦。擦法须不见笔,要显出“松”而“毛”的感觉。毛为画山水画的关键所在.得“毛”,则苍苍茫茫,幽邃深远。故不仅要勾得毛、皴得毛,还要擦得毛,点得毛。清代许多画家在继承元人画法的基础上,更发挥了擦法的妙处,有时甚至以擦代皴,恰到好处,颇得温厚明净之致。


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曰:“王麓台云:山水用笔须毛,毛字从来论画者未之及。盖毛者,气古而味厚,石谷所谓光,正毛之反也。钱野堂亦云:'凡画须毛,毛须发于骨髓,非可以貌袭也’。”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