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建筑装饰

山水画勾、皴、擦、染、点法

[复制链接]
80 0

山水画勾、皴、擦、染、点法


37d3d539b6003af3e42314e21e8290571238b6cf.jpg

详情介绍:


山水画技法之勾、皴、擦、染、点法


一、雨点皴


雨点皴又称为雨打墙头皴,北宋范宽以此表现关陇地区山脉的景致特征。I叫时以逆笔中锋画出希直的短线,密如雨点。注意虽然雨点皴是短直的线条,画时要有错落,不能排列得太整齐。


37d12f2eb9389b5026794f5dae9db3d6e6116e6a.jpg

二、小斧劈皴


北宋中后期以李唐为代表的小斧劈皴法出现,用笔方式变为侧锋,落笔时头重尾轻。何力度要匀,笔要送到位。适宜表现山石刚硬的特色,在北宋李唐山水画中多见应用。


37d3d539b6003af337e8245c198290571138b6eb.jpg

三、大斧劈皴


从小斧劈皴演变而成,比小斧劈皴更为概括,整个南宋(尤其马远、夏圭)及明代浙派盛行画大斧劈皴。画时将笔锋侧卧如斧之砍劈,形状是平头尖尾,下笔重而收笔快,最适合表现火成岩的结构。


83025aafa40f4bfb303b09f62ce72efbf53618d8.jpg

四、披麻皴


披麻皴用来表现江南土质山丘,五代的董源、巨然首先使用,是南宗的代表性皴法。披麻皴又可细分为长披麻皴、短披麻皴等。画披麻皴以使用中锋为主,线条较柔,略带弧形,线条排列叠加忌过于平齐。


0dd7912397dda144d39e3efa831f86a90df48612.jpg

五、解索皴


解索皴是元代王蒙所创,以繁密的弯曲线条层僉,如同麻绳松散解开,顾而得名,适宜表现夏季山头的苍润茂密。解索皴源自披麻,亦以中锋为主,渴笔淡墨,层层皴擦。


0d338744ebf81a4c55491ea1fc823652242da696.jpg

六、折带皴


折带皴是元代倪云林所创,适宜画平坡山石。画折带皴需“平写侧偃”的结组方式,先以顺锋横向画出,接着转向侧锋,直落而下。


七、荷叶皴


荷叶皴取荷叶筋展披拂之形,表现江南土质山脉经雨水长期冲刷后形成的景观特色。画荷叶皴亦以柔美的中锋为主,具有披麻皴与解索皴的特色。


f3d3572c11dfa9ec6154ddaf4878a108908fc140.jpg

八、云头皴


云头皴最早见于北宋郭熙的《早春图》,依云涛的造形创出,适宜画烟岚重深的最致。画云头皴须注意以弯曲的线条组织而成,用笔圆转富有变化。


d788d43f8794a4c29405b45c225c4ddeac6e39d2.jpg

九、骷髅皴


在王蒙及文征明的圃中偶见空窍玲珑如骷髅的山石。画骷髅石以画出恶形丑怪为佳,正如古人所揭示的石之五德为丑、漏、约、透、瘦,骷髅皴适合表现石灰岩地形或海滨的奇石、太湖石等。


8b13632762d0f7031a1dbee8265207362797c58e.jpg

十、米点皴


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变董源的点子皴而成米点皴,描写江南云山烟雨,加上水分的渲染显得格外秀润。両米点皴宜卧笔而点,注重浓淡交织表现,米点也有与披麻皴结合使用的方法。


十一、其余皴法


山水画皴法的名目繁多,除了上述十种皴法以外尚有马牙皴、点子皴、豆瓣皴、直擦皴、鬼面皴、拖泥带水皴、乱麻皴、乱柴皴、牛毛皴等多种。


十二、点苔


画山石在皴染之后,经常要经过点苔的程序,苔点象征山石上的小树或杂草等.后来逐渐趋向写意写趣。北宋以前的山水画多不点苔,南宋画家表现江南潮湿而易生霉苔的山石,逐渐使用苔点,在元明两代点苔锻为兴盛,如赵孟頫的立苔法,王蒙的渴苔法,倪瓒的横苔法,沈周的攒笞法及石涛的点苔都有独到之处,此外尚有泥金苔点,色苔点的使用画树点叶的某些画法亦可与点苔相通。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