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建筑装饰

中国画里的雪景之变

[复制链接]
100 0
雪景山水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门类,也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分支。雪有柔媚之姿、慧洁之质,也许正是由于这些自然特质,冰雪世界一直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所钟爱并竞相描绘的景致。无论在视觉体验还是情感寄寓上,它所传达出的荒寒与玄深似乎比其他时节题材的作品更能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冲击力。《绘事发微》曰:“凡画雪景,以寂寞黯淡为主,有玄冥充寒气象。”可谓精准地定义了雪景山水所特有的基调。在中国漫长的艺术史中,雪景山水画并非一成不变,它在继承与创新中向前发展着,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艺术形式,并显示出其独特而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雪山萧寺图 范宽/绘
雪景山水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起源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人,此人便是东晋画家顾恺之。《图画见闻志》等文献中曾明确记载了一幅出自顾恺之之手的雪景山水,名为《雪雾望老峰图》。这是中国绘画史上著录的第一幅表现雪景的画题,但遗憾的是没有实物流传下来,使后人无法得见这幅雪景山水的颜容。之后,有传为南朝梁张僧繇作的《雪山红树图》,可以说是现存最早的雪景山水画。从创作本身而言,由于这时的山水画刚脱胎于人物画,自然景物刚从人物背景与衬托中解放出来,人们的主要聚焦点仍在人物上,而对自然界的风霜雨雪还没有充足的认识,因而无论从技法上还是创作主旨上看,这时的山水画依然有人物画的影子,这难免会削弱自然气象的阔达之感。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雪山红树图 张僧繇/绘
若将上述作品视作是雪景山水的萌芽阶段,那么唐代王维的《雪溪图》则成为这一画类真正意义上的起源。不仅因为它有物可考、有理可依,还源于它在雪景山水技法上的重要突破。王维喜画雪景,从北宋《宣和画谱》的记述看来,在他创作的126件山水画目中,就有二十余件与雪景题材有关。他的《雪溪图》从抒情的角度描绘景物,表达了儒家“乐山乐水”的思想。虽然画法简单,而给人平远、清疏的意趣,使观者为之舒畅并沉浸在平和清疏的雪景山水中,展现出其追慕恬静和禅理的生活情趣。王维“借地为雪”成为最初表现雪景山水的创作手法,为后世的雪景山水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雪溪图 王维/绘
五代是雪景山水画成熟的关键时期,最具代表性与开创性的是赵幹的《江行初雪图》,作品描绘了北风呼啸、雪花飘飞时江岸渔民捕鱼之艰辛生计。用笔方硬劲挺,气韵苍润高古,而水纹则纤细流利,笔法又生动活泼,对传统雪景山水画不足的改进,丰富了雪景山水画的表现手法,突破了对雪的状态的描绘,转“静”为“动”。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江行初雪图 赵幹/绘
宋代的雪景山水画堪称一座高峰。恽格在《题石谷雪图》中曰:“雪图自摩诘以后,惟称营丘、华原、河阳、道宁。”这些画家皆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各自内心的雪景寒林。宋人在雪景寒林造境中运用水墨手法的典范比比皆是,如王诜的《渔村小雪》、传为宋徽宗的《寒江雪棹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马远的《雪景图》等。范宽笔下的《雪山萧寺图》,给观者的第一印象便是画境稳健,深蕴中正、平允之态。画中严谨细致而又不取繁饰的描绘或许难以让人联想到“抒情”二字,但这种呼之欲出的震慑力,正是源自画家纵览山川、含毫命素之际的审慎态度,以及对自然山水的无限热爱与深沉敬畏。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寒山子图 马远/绘
元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画面技巧的深入程度,似乎仅仅停留在文人自娱的层面上,难以达到“神乎技艺”的程度。元四家多以南方山水面貌为主,除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外,其余优秀的雪景作品基本上难觅踪迹。而明代更接近于南宋和元代的一个综合,既有类似于南宋画风的浙派,又有接近于元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和董其昌。清代更是趋向于笔墨技巧自身而渐渐忽略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在标榜师法古人的风气之下,雪景山水画几乎都在古人的笔墨荫蔽之下。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