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建筑装饰

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的王蒙

[复制链接]
142 0
王蒙(1301—1385)注字叔明,又字叔铭,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浙江湖洲(今浙江吴兴)人。元末明初著名画家,以水墨山水画闻名,著名的元四家之一,工诗文、书法。王蒙自幼聪敏好学,他的外祖父赵孟俯, 舅父赵勇,表弟赵彦征,以及外祖母、父亲都是元代著名的画家,这样的家庭必然会对王蒙从事绘画提供有利的环境。他在元代曾作过小官,后隐居于黄鹤山。黄鹤山在今杭州东北,山高百余丈,山之腰有黄鹤仙洞,王蒙因居近此山,在此高卧白云而望青山达三十年。在那里过着芒鞋竹杖生活,专心于画事,王蒙自己有诗云“我于白云中,未尝忘青山”。并将自己居处取名“白莲精舍”。
他经常来往于松江、无锡、苏州等地,与倪瓒、黄公望、杨维桢互相交往,切磋画艺,唱和诗文。元末农民战争时,地方武装张士诚控制了浙江,王蒙被委以理问等官。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王蒙出任明王朝的山东泰安知州。洪武十三年胡维庸谋反,被朱元璋镇压,王蒙曾因去胡维庸宅观画,亦遭被捕入狱,后冤死狱中。
e61190ef76c6a7efb9d19bb0002fbd57f1de6688.jpg 《溪山风雨图》册页1

2f738bd4b31c8701148ac873daaa8c290608ff47.jpg 《溪山风雨图》册页2

d53f8794a4c27d1ecedaa961e600bf68dfc438f6.jpg 《溪山风雨图》册页3

bd315c6034a85edf120024b1b4811b25df5475f4.jpg 《溪山风雨图》册页4

bf096b63f6246b600897b2e5162d084a530fa2e5.jpg 《溪山风雨图》册页5

d009b3de9c82d1589dc424187ddf0bdebd3e4234.jpg 《溪山风雨图》册页6

f2deb48f8c5494eeb176792ad320f2f898257e8c.jpg 《溪山风雨图》册页7

838ba61ea8d3fd1fd55087a8cd9b371994ca5f26.jpg 《溪山风雨图》册页8

8694a4c27d1ed21be94ac64f50bbcfc253da3ff1.jpg 《溪山风雨图》册页9

d0c8a786c9177f3e8a5f09988d1a29c19e3d561c.jpg 《溪山风雨图》册页10

dcc451da81cb39db67e8a8c22dc31b22aa183052.jpg 《溪山风雨图》册页11

《溪山风雨图》此册页共十开,最后一开上自题:“吴兴王蒙作溪山风雨图。”虽无年款,但从各图的风格上看,纵跨五代、宋,应该是王蒙比较早期的拟古作品。十开册页中,有学董源、巨然法的,山体圆浑,多作“矾头”,长线披麻,浓墨点密集;有学北宋李成的“攒针松”“蟹爪树”的;还有学米芾父子的“米氏云山”的。虽说此册页尚未体现出王蒙个人画风成熟时期的密实、苍茫的风格,然而笔墨上已经初现元代绘画的旷达、率意。 王蒙是赵孟的外孙,而赵孟是宋末元初承前启后,开创“书画一体”、纸本“干笔皴擦”的元代文人画风的一代宗师。王蒙幼承家学,曾经临摹过大量的五代、宋的画,打下了深厚的笔墨基础。
9d82d158ccbf6c81531bd15741eba33332fa40b9.jpg

8d5494eef01f3a29475afd5964f0ae375e607cf6.jpg

d058ccbf6c81800afb1c06904ce021fc808b478b.jpg

37d12f2eb9389b50a4fa5ff978e0f7dbe6116e74.jpg 《西郊草堂图轴》

《西郊草堂图轴》纸本,水墨,97*27.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绘秋天平远景色,草堂几间,掩映在树木之中,草堂内一老翁端坐桌前,伏案读书,后厢房二人各自忙碌,院后湖面空阔,远处山峦连绵。整幅图意境清幽,笔墨工细秀逸,表现出江南水乡秋季明净寥落的景色。
9a504fc2d5628535f67a82b96d3a64c0a5ef63ef.jpg

ac345982b2b7d0a258613c56363a640f49369aa8.jpg

1ad5ad6eddc451dadd1c54724b284060d2163298.jpg

4610b912c8fcc3ce21de242e6c90c48ed53f20e9.jpg

0e2442a7d933c895b79ed8ef2cc661f680020099.jpg

cf1b9d16fdfaaf5162594400718186e8f11f7a37.jpg 《惠麓小隐图卷》

《惠麓小隐图卷》纸本,水墨,55x22CM,美国印第安那波里斯美术馆收藏。以白描手法描绘山石,远景山体仅以一两根线条便勾画而出,笔法苍劲秀逸、松灵矫健;而近景岸边的坡石,仍以中锋细线为主,线条曲卷细碎,弯曲多变,使画面有着晴朗明快、疏简超逸的风格。
0b55b319ebc4b745489b61b032290c118b821560.jpg

c8177f3e6709c93d824d866762e8eadad000543b.jpg

8b13632762d0f703a3c84c46f52f433b2797c50a.jpg

fcfaaf51f3deb48f6165021e0dca282f2cf5783a.jpg

7aec54e736d12f2e321773ffb217c7648435687f.jpg 《林泉清趣轴》

《林泉清趣轴》纸本,水墨,105.5x39.8cm,故宫博物院藏。绘崇山密林,一道瀑布自一山涧飞奔而下,下部击山石,如云雾散开,山脚下平坦处一宅院依山水而建,屋内人影绰绰,院中一人忙碌;近处一士人向亭中走去,一童子手抱雨伞紧跟其后,一鹤立于士人旁,很是亮眼。
3ac79f3df8dcd100bd2f60898f5e5516bb122fc6.jpg

f636afc379310a55937320564a9051af8326101c.jpg

d009b3de9c82d15816d1d3207ddf0bdebd3e4228.jpg

63d0f703918fa0ec4617839fdb424be83f6ddba8.jpg

b151f8198618367ae1b18941d3a699d2b21ce54a.jpg 《夏日山居图轴》

《夏日山居图轴》纸本,墨笔,118.4*36.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上山峦连绵,最高处峰尖陡峭;山上树木茂密,松柏更是粗壮遒劲;山脚下河面狭窄,水流蜿蜒前行,山林中隐约见草房二间,草堂内可见两人相对而立,侃侃而谈。此图稠密的景色绘制延续了王蒙的一贯风格。
eaf81a4c510fd9f9fe3c76e1d8f8c62c2934a46e.jpg

ac345982b2b7d0a29a49fba5353a640f4a369a66.jpg

ac4bd11373f082028ccfaef2b62ee9eba9641bfd.jpg 《秋山草堂图》

《秋山草堂图》纸本,设色,123.3*54.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上近处一老翁坐于草堂前岸边,专心垂钓,湖面平静。隔水相望对岸草屋几间,人影绰绰,各自忙碌。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小舟的四周激起了一片细波。远处高山竣领,参次有序,树木茁壮,郁茂苍茫。画上有画家自题小篆书“秋山草堂”四字, 下行楷书识: “黄鹤山中樵者王子蒙为画于淞峰书舍”。
aa64034f78f0f73658b588f4f780a11fe9c413dc.jpg

0e2442a7d933c895762a999e2cc661f6800200de.jpg

0b55b319ebc4b74564d745df32290c1188821597.jpg 《东山草堂》

《东山草堂》纸本,水墨设色,60.9x113cm,全幅高86.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作上隔水草堂数间,磊石重叠,秋林疏爽,高士相谈甚欢。技法上,通幅用笔,皆切实而稳厚,虽树干钩籐,山间苔点,极细微处,均无轻踪之笔,故别有一种稳重苍郁意象。全图敷以淡赭色,与墨色重叠,达到苍秀之效,亦表现出江南自然山川的湿润,创造出蓊郁深秀、浑厚华兹的境界。画上方右侧有画家自题“东山草堂”四字。
作品创作整理不易,喜欢的关注一下,不断更新中,感谢您的阅读。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