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让心飞翔 于 2023-11-27 07:09 编辑
童乃寿艺术成就
一、童乃寿先生艺术简历: 童乃寿先生(1941.1-2014.3)安徽巢湖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合肥市书画院专职画家,安徽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广州岭南国画研究院导师,广州岭南书画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徽派画院名誉院长,文化部中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常务理事,合肥市美协副主席等职务。其创作的作品题材多样,山水、花卉、书法无一不精,特别是以黄山为题材创作的艺术作品倍受社会赞赏,多次作为国家和省、市政府礼品赠送外宾。八、九十年代即为国家和省、市政府重要会议场所创作巨幅国画作品,其个人艺术作品先后在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展出、出版和介绍并被艺术机构收藏。
1994年创作的巨幅《黄山烟云》、2002年创作的《登黄山偶感》中国画作品经中国美协和国务院办公厅推荐给中南海紫光阁收藏,并被遴选载入《中南海紫光阁藏画集》。其个人艺术作品、论文分别发表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安徽日报》、《陕西日报》、《文汇报》、《美术》、《国画家》、《美术研究》、《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权威报纸杂志期刊,2010年安徽电视台《天下安徽人》栏目组摄制专题片《山水画家童乃寿》上、下集播出。
2011年11月在安徽省博物院举办“童乃寿中国画展”,2013年3月在中国美术馆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和中国美协艺委会主办“妙师造化-童乃寿中国画展”。出版有《中国当代名家画集--童乃寿》、《中国当代名家选粹》(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童乃寿》(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大匠之门--童乃寿写意山水精选》(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为黄山而生-童乃寿传》(安徽文艺出版社)等多本个人画集和专著。
二、童乃寿先生重要艺术活动: 1、2011年10月5日安徽省文联、安徽省文化厅和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在安徽省博物院联合举办了“童乃寿先生艺术个人回顾大展”并举行了(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发行出版的)两本大红袍画集的发布会和省内外美术界著名学者参加的童乃寿中国画学术研讨会,社会反响强烈,取得圆满成功。
2、2013年3月17日在北京中国美术界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国美协艺委会、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文联、安徽省文史馆、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妙师造化”--童乃寿中国画展。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书画院院长张思卿,时任安徽省委宣传部部长曹征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等相关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展览开幕式,展览现场有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北京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上百家新闻媒体报道展览开幕盛况。展览开幕式当天还举办了由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大箴学术主持,孙克、薛永年、林阳、王镛、尚辉等20余位美术界著名权威学者参加的童乃寿先生艺术成就学术研讨会,这是中国美术界对童先生的毕生艺术创作的肯定和总结,展览盛况空前,取得了巨大成功!观众无不对童先生的艺术作品所折服,被童先生所创作艺术作品所感染。2013年10月在北京瀚海艺术品秋拍上童乃寿先生的山水作品《太平人家》以138万元成交(含佣金)。
3、2014年7月26日“梦回黄山——童乃寿中国画展”在上海朵云轩画廊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已逝著名画家童乃寿先生不同时期的山水、花鸟画精品60余幅,其中许多参展作品均为童先生描绘黄山且多次出版的代表佳作。北有荣宝斋南有朵云轩,这也是安徽籍画家第一次在上海朵云轩举办个人画展。
4、2014年11月12日在陕西西安市美术馆举办了陕西省文联主办的“相约长安”—童乃寿中国画展,《陕西日报》整版介绍其艺术作品和宣传报道。为扩大安徽黄山和新安画派艺术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影响和贡献。
5、2019年童乃寿先生逝世5周年。同时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合肥市文联和安徽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了“黄山魂”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童乃寿先生生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多次捐款、捐画,特开展童乃寿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展以及慈善公益拍卖,拍卖所得捐给安徽希望工程苏明娟助学基金。
三、童乃寿先生艺术成就 童乃寿是在我省乃至全国家喻户晓的著名艺术家,影响力巨大,培养包括中国美协理事、安徽省书画院专业画家等诸多弟子和艺术人才活跃影响着当今安徽画坛,被誉为中国画坛的“童家山水”,是新安画派、黄山画派的重要继承者和发展者。他在探索吸收古代先贤优秀作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作了一批以黄山为题材的大幅山水画,笔墨浑厚而洗练,别开新境,丰富的传统云法山石皴法,尤其是为表现黄山独一无二的地貌、山石、云海特征,创新了气势磅礴的云水法和独特的童式皴染法,完美的表现了黄山壮美的景色同时在传统笔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为新徽画派和新黄山画派乃至中国山水画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其作品对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尤其是新安画派和黄山画派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所以保存好和研究好童乃寿先生的这批代表作有重要的意义。正如安徽省美学学会会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陈祥明在“黄山魂”纪念先生逝世五周年中国画展序言中谈到:“我们对童乃寿先生的山水画,尤其是黄山画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其艺术风格、艺术、个性、艺术建树及其价值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和透彻的认知。在纪念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际,我们有理由、有责任对先生作更深入的探讨与解读。”
四、美术界学术界权威学者专家评论文章(节选) 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山峰之险,瀑布之奇,云雾缭绕之幻境。他用雄健而细致的笔墨,用点擦皴染写山石、树木、水流与云气,各显其特有的力和美。画面浓淡、虚实、奇正、方圆、黑白相互穿插、转换,富有节奏与韵律。 ——邵大箴(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自然景色的黄山风物,在童乃寿的画面上游离于自然与心灵的两极之间;而作为艺术作品的黄山画作,又游离于传统程式和近世名家的笔墨规范与画家自家心性审美的两极之间,恰恰正是这样的游离,使得童乃寿的黄山作品脱胎于自然造物与古典范畴,而成为源于心灵而又指向当代的黄山画作的代表。 ——冯远(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我是很喜欢童乃寿的画,可以说是粉丝之一,对他作品的看法大体反映在我给他写的序言上,我不重复里面的话。乃寿的国画山水,可以说对山水结构的建构基本要素他都表现得很好,如气韵生动、笔墨精妙等。我特别喜欢他的写生作品,正是这一批作品的笔墨形式和情景的表现非常独特。道与技的关系有的人说由道到技。如齐白石等,有的是由技到道的,如吴昌硕,乃寿可以说走的齐白石的道路,道到技。画家大体分为两种,一种职业画家,以技法取胜,一种是文人画家,以意境取胜,有的画家是兼有这些画家和学者文人画家之长,乃寿具备了这些画家之长。 ——郭因(著名美学家、美术史论家)
童君每写黄山如痴如醉,倾情挥洒,着意氤氲变幻,虚实相生,得黄岳神韵,创自家面目。 ——孔仲起(著名画家、原中国美院中国画院院长)
童先生中期的作品是严谨,新世纪以来的作品沧若混成。一般而论,他的山水既山明水秀又灵动沧睿,……我们看了童乃寿先生的黄山,我觉得他得黄山之神韵。第一,童先生的画创造了真切动人的意境,抓住了黄山的特点,又注入了自己的感受。他笔下的黄山,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群山万壑的韵律中。他能从一角表现千岩万壑给他的感受。表现那种群山俊秀的感觉。他的画法继承了传统,也吸引力当代不同地区的画法,但把古法变成了他法。他的作品有笔有墨但不玩弄笔墨,不是以笔墨为最终的追求。第二,现在的画家想新意是普遍的,想突破也是普遍的,但不都是探究艺术规律探究得到位。他的作品出新与法度之中统一起来了。第三,童先生作品强调阴阳之变。现在有很多的画家不符合一阴一阳之为道的思想,即使表现出真境,对内在的规律体会得不够,因此显得很空洞、很单调。所以,感谢童先生的艺术及他的画论给我们的启发。 ——薛永年(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理会委员会主任)
童乃寿先生承继传统,师法自然造化,通过大量的写生掌握了黄山的形态美,描绘峰海,以体现其整体的磅礴气势,以奇松、怪石、云海“三奇”及丰富的瀑布组合,表现出黄山天然的完美特质。他笔下的黄山,群峰叠翠,烟云流动,千姿百态,宛如仙境。他的用笔,有时沉着厚重,力能扛鼎,如斧劈落,铿然有声;有时枯笔皴擦、简淡深远,羚羊挂角,了无痕迹。他善于用墨,善于运用墨色的不同变化,将黄山独特的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童乃寿既以自我意识去表现黄山的独特峻峭和蓬勃的生命力,又以勾勒黄山美景达到忘我无我的境界。 ——林阳(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
四十年来,他生命的艰辛和欢悦,创造的激情和困惑,思索和记忆的路径,都依附于这座如画江山的奇峰怪石、云海松涛、瀑水精舍,都在这秀丽奇幻的崇峦叠嶂中展开。对于童乃寿来说,研究黄山,就是思索自己的生命历程;描绘黄山,就是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他要用自己的笔墨赞美这几千年巍然屹立的雄山大川,歌颂它的永恒与博大,透视它的雄奇与幽秘。“黄山是我师,今作黄山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写黄山风骨,铸黄山魂魄”,是他挥之不去的心结。 ——贾德江(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总编、著名评论家)
作品重气势、风骨与神韵,在静谧空灵中透出丰厚深邃……那种超惚飘渺之间,脱略行迹,而又荒率苍茫,那种若即若离境界中涵蕴的举重若轻与有意无意,无不在那虚空之中得到表现。 ——徐恩存(《中国美术》杂志主编)
童乃寿先生是一个性格很温和的人。他在60年代、70年代的作品中很注重写生,他也受到了60年代以后金陵画派的影响。童乃寿先生始终很执著的是在黄山的主题下来写生和创作,这方面花了很大的工夫……童乃寿先生师法自然,最后形成了自己艺术的风格,形成的自己笔墨语言,很严谨,严谨中不乏神韵,这是很不简单的,很不容易的。总的来说,他的作品是灵秀的,灵秀当中寻求一种浑厚。 ——孙克(中国画学会的副主席兼秘书长)
童乃寿先生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与他以黄山为师,并且刻苦努力,靠自己的悟性和勤奋是分不开的。黄山千年不改、万年不改仍是其容其貌,那个树长了上千年了,黄山是世世代代画家描绘的对象,阴阳更替、画风流变。面对黄山这一个大老师,为什么画出来不同的艺术?这与画家的情思、艺术、哲学的思考有关系。为什么童先生的画值得我们独立欣赏,是因为有自己个人感情,有技艺上的演变。他对黄山是真挚而深情的,我是黄山、黄山也是我,所以童先生能表现黄山神韵。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资深研究员、原研究部主任)
看童乃寿先生的文章,感到他的思悟明远,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画家。他上黄山20多次,的确画自己心目中的黄山。我概括他的特色,总体感觉到是气场非常强烈、气韵成熟,具体有三点:第一,意境壮阳,大气磅礴。黄山的美是一种蕴含着天地浩然之气的大美,他能把他心目中的黄山画出来,反映了他胸襟阔大。第二,笔墨苍润,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又苍润又灵秀。云气的升腾、水波酣畅,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第三,气质俱甚,黄山的精神和特质在他的笔下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不光是在山水的表现上,还有黄山松,画出了君子之德风。我觉得童先生就是“童黄山”。 ——马鸿增(江苏美术馆原副馆长、著名评论家)
今天中国山水画当代的气象和面貌上,几乎忽略了以安徽黄山、太湖流域的山水画家的创新性。童乃寿先生的作品,对我们比较全面地来审视当代中国画坛的山水画发展有很好的导引作用。童乃寿先生画的无疑是大黄山,画法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面貌,比如说云的变幻、松的奇险,尤其是黄山巨大的花岗岩石块所形成的特点,可能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画北派的山水用笔的方法是有区别的。所以他既有亚明的苍劲,同时也具有魏紫熙的厚重。甚至把用笔的苍劲和这种笔墨渲染之间的转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某种意义上克服了新金陵画派比较模式化的笔法,这种用笔上和意境上的突破,很显然来自于童乃寿先生对画黄山独特的感受和长时间的写生所造成的。 ——尚辉(美术杂志的执行主编、理论家)
童乃寿先生的画作有生机,看了他的画以后能想到黄山的烟云变幻,感觉到山峰拔地而起,一种冲天的感觉。童乃寿先生师法自然、尊重传统、寻根探源。童乃寿先生淡泊名利,画里有真山真水的感觉。从童乃寿的画里面,我看到了很多大家的笔法。特别是披麻皴在当代画家中是很少用了,他发展了笔墨语言……童先生的书法我很欣赏,他的书法比较俊秀,很好看、很严谨。当代的画家包括一些著名的画家,书法不行,从童先生的书法可以看出他的学养。 ——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资深编审、评论家)
看童先生的画,感觉他用的笔法比较多,有的是用干笔湿墨,有的是连勾带皴,显得在表达对象的时候很丰富,另外是传达了对自然感受的时候也很细腻。童先生的黄山画出了清新、灵奇的风格,他画里面云间的描绘,山峰的皴法,都值得许多画家学习。 ——夏硕琦(《美术家杂志》主编)
童先生画皖南山水,生活气息浓厚,用笔很率意。画黄山,笔法多姿,他不仅是接受了新金陵画派的东西,还接受了一些北派的技法,包括李可染的房屋建筑的线条。是一种俊秀与拙意的结合,是南派与北派的结合。 ——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资深研究员)
乃寿先生的画,体现了黄山的烟云变动、苍茫之境。技法上,他在皴擦方面有新意也有新法,丰富了我们山水画的语言,这是童先生的一个创造。特别是他湿的擦法,把云和树之间的苍茫之境、那种变化表现出来了,这是非常可贵的。 ——李一(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美术观察》主编)
童乃寿先生是当代安徽中国画名家,他以黄山题材的山水画著称,师法造化,妙造自然,营造诗的意境。他的作品崇尚自然,善于营造意境,体现了诗性……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流失在很大程度上是诗性的流失,这也就从内里抽空了中国画传统文脉的底蕴,童先生作品诗性弥漫。 ——王镛(《中华书画家》主编)
我比较喜欢90年代童先生的泼墨,他的泼墨是非常见他性情的,他是一个很豪放很有激情的人,在泼墨中,他掌握得最好的就是黄山的云气以及黄山为背景的远山层次的丰富性,云的湿气、光亮和流动都在泼墨中见出来了。 ——王鲁湘(凤凰台的主持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我们要感谢乃寿先生,这么多年来在艺术苦旅之中不停的耕耘着、前行着、攀登着。他是一个充满着激情的人,他的画作里面也是充满着激情。黄山用盲目的心态去表现是画不好的,因为你站在黄山面前,你无法平静,天公也是拿着大笔在那不停地写意,云彩变幻。 因为对黄山有着深深的爱,深厚的感情,乃寿先生能够把黄山最美的一面、最动情的一面表达出来。他的后期作品在表达这个前提下,笔墨又逐步表现出一种苦涩、冷峻、厚重在里面。他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受着病痛影响的,他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表现世界,我们安徽美术界能够有这么一位画家,我们感到自豪。 ——张松(中国美协理事、安徽美协主席)
童乃寿和儿子童友和
童老画山水,法度严谨,再一个神、情、境俱见,不惊不妙。他的山水画,特别是七八十年代的写生作品,就能看出来他有深厚的造型基本功和国画笔墨塑造山形的基本功。近4年来,他画大幅的黄山作品已经脱离了实景的黄山,那一山、一峰、一树、一石的写生,是画他心中的黄山。他画黄山跟别人不同的地方很多,如他对云的处理。他的后期黄山作品,山的墨色、墨气很重,大块的黑和白怎么融合在云气中,哪里空白哪里灵动,我觉得他是做了很多的探索。还有一些画,特别是在右上角一片空的,这片空的题字也好,基本上是用云代替,这是他作品的特点。 ——钱念孙(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读过童乃寿先生山水画的人,特别是他的黄山题材作品,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大气灵动,蔚为大观。面对他的画,你不禁寄情于山、钟情于松、怡情于云、忘情于水。在他的笔下,云和水是有生命的,有灵魂的,山和松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他从多年黄山写生中,既获得了“离形得似”之美,又收到了“近而不浮,远而不居”的韵致。这种人文精神折射出他鲜明的艺术个性——以骨为美,以气为尚。在他的笔墨和作品中,“骨”和“气”是精神、理想、品质、境界的表征,虽具清起之美而不失气势磅礴之光......他的山水画作,就像巍然屹立的黄山那样经久不衰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愈来愈多的有识之士前来观赏、品味和分享……!有人说:屈原,诗魂;我说:童乃寿先生,黄山的魂! ——尹广:(广州市白云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资深艺术评论家)
童乃寿笔下的黄山之大美,不只是描绘黄山之形色,更是抒写黄山之精神,并赋予画家之寄托。黄山无疑兼有泰山的魁伟、武夷的秀逸、华山的峭峻、匡庐的腾空飞瀑、衡岳的层烟叠翠,以及变幻无穷的云海。黄山的峰岚、崖石、虬松、云烟、瀑布、流泉无不可以入画。然而,要超越黄山之形色,表现黄山之个性,抒写黄山之精神,殊非易事。童乃寿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与卓越的探索。他笔下的黄山之美,不同于石涛的豪放奇伟之美,不同于梅清的磅礴奇崛之美,不同于渐江的孤寂奇拔之美,尽管他吸取了古贤的表现技艺;他笔下的黄山之美,也不同于黄宾虹的浑厚华滋,不同于汪采白的清逸靓丽,不同于赖少其的墨色交响,尽管他借鉴了今人的表现手法。他笔下的黄山,气象博大,壮伟奇丽,表现出一种难以言表的大美意境。这种大美意境蕴含着黄山的自然个性与内在精神,蕴含着画家的主观情思与人文精神。这种大美意境是画家“化景物为情思”(范晞文语)的结晶,是“为灵想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恽南田语),是“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 ——陈祥明:(安徽省美学学会会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执行主任,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
|